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莎莎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等离激元
  • 1篇对称性破缺
  • 1篇岩心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破缺
  • 1篇纳米
  • 1篇近场
  • 1篇聚体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 1篇核壳
  • 1篇二聚体
  • 1篇储层
  • 1篇储层岩心

机构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2篇姜莎莎
  • 1篇姜振学
  • 1篇白永强
  • 1篇刘常红
  • 1篇姜继玉
  • 1篇牟海维
  • 1篇李娜
  • 1篇刘超

传媒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储层岩心孔隙结构变化对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储层岩心孔隙结构的改变对流体的动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石油采收率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岩心在纳米—微米尺度上的微观结构,定量描述岩心的形态特点;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孔隙内流体流动特性,获得岩心关键点处孔隙直径微小变化对流体的流动速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岩心内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孔隙直径大小并非为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而是同时受到其他孔隙协同变化的影响;孔隙大小存在阈值点,在阈值点两侧微孔中流体的流速随孔隙变化的改变规律不同.该研究结果对确定次生孔隙及其变化对三次采油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具有指导意义.
白永强李娜姜莎莎姜振学刘常红
关键词:储层岩心孔隙结构原子力显微镜
对称性破缺纳米核壳二聚体的近场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方法系统研究Au-ITO-Ag对称性破缺三层纳米核壳二聚体的近场增强特性,并采用等离激元杂化理论对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特性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对称性破缺三层纳米核壳二聚体光谱中等离子体共振峰峰位对Au内核半径的变化极为敏感;对称性破缺三层核壳纳米颗粒的电场主要分布在纳米核壳二聚体的表面上,Ag外壳纳米杯缺口部分的电场强度最为突出,其高度可调节的光学特性为提高生物传感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姜继玉姜莎莎吕靖薇于训涛刘超牟海维
关键词:对称性破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