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学更多>>
- 料慈竹经济秆材生物量模型被引量:1
- 2023年
- 为快捷估算料慈竹(Bambusa distegia)林分经济秆材生物量(以下简称“经材重”),在叙永县不同立地条件的样地中取1-4a^(+)龄级料慈竹,对其经材重回归模型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竹龄的单株经材含水率及秆粗经材重,发现2a、3a经材重相比较大,含水量较低,适宜择伐利用。比较不同胸径径级单株经材重变化,得出培养大径竹材是提高竹林产量的有效途径。研究胸径、株高、胸高竹节长与经材重相关性,总结出胸径可作为构建料慈竹单株经材重模型的较佳变量。分别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曲线回归的方法构建并优选经材重估测模型,最终形成全竹龄模型1个,分竹龄模型4个。应用模型估算不同立地条件单位面积林分经材重,并与实际经材重进行对比,得到分竹龄估测值比全竹龄更准确的结论。分析料慈竹经材重与平均年龄、平均胸径、海拔、立竹密度、日照、水分条件的关系,发现竹龄平均值越接近于3a,平均胸径越大,海拔越低,水分条件越好,料慈竹经材重越高。经材重与立竹密度、日照相关性不显著。探讨如何合理留养可形成高产稳产态势,建议竹丛立竹年龄结构比1a∶2a∶3a∶4a^(+)应保持在3∶3∶3∶1较合适。
- 张丽马光良赵博李相君王光剑王履娟孙鹏
- 关键词:料慈竹生物量模型
-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5
- 2019年
- 生态足迹理论是测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随着生态足迹的不断完善,其应用案例大量出现。本文通过回顾我国生态足迹的发展历程,总结近年来国内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概括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应用并对生态足迹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对生态足迹模型今后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 范玮张丽李惠芳杨鹏
- 关键词:生态足迹
- 南充市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种类与分布特点被引量:2
- 2021年
- 通过2014—2017年对南充市进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8.914万hm^(2),虫害发生面积6.532万hm^(2),病害发生面积2.056万hm^(2),有害植物发生面积0.326万hm^(2)。本次普查详细调查了南充市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寄主植物、发生面积和具体分布情况,发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33种,其中虫害19种,病害12种,有害植物2种,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和防治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
- 黄绍虎王晓虹冯涌张丽赵静
-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
- 一株竹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效果被引量:2
- 2024年
- 【背景】竹子纤维素含量高,被认为是优质的生物精炼资源。然而,竹子中的木质素与纤维素结合紧密,降解木质素成为有效利用竹子纤维素的关键。【目的】筛选专一降解竹木质素的细菌,并探究其酶活活性及木质素降解效果。【方法】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初筛,苯胺蓝、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通过测定酶活性评估其木质素降解能力。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竹子降解前后的形貌以及结构变化。【结果】从竹林中筛选分离出一株细菌XKG6,为食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leovorans)。菌株XKG6分泌的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滤纸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 543.21、6 229.32、826.41、2 602.1和1 889.25 U/L。菌株XKG6降解碱木质素7 d后的降解率为14.0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发现竹木质素经菌株XKG6处理后结构有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较强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细菌,该菌株在降解竹木质素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纤维素,为纤维素资源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潜在的替代菌株。
- 刘瑞郭琪曹颖徐刚张丽孙鹏胡尚连赵博
- 关键词:细菌微生物降解
- 杉木家系种实与幼苗性状变异及相关遗传力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通过比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间球果、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揭示杉木种实、幼苗性状在家系水平的变异情况,并探讨通过种实和幼苗性状早期选择幼苗的可能性。以高县月江国有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的5个半同胞家系球果、种子、幼苗为材料,每个家系10个重复,测定球果直径、球果长度、球果质量,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高、地径,估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5个家系的球果直径、球果长度和球果质量差异显著,种子千粒重和平均发芽势差异显著,家系平均发芽率均在50%左右,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播种时,无需分家系设置播种量;(2)参试家系平均苗高均在21 cm以上,其中4个家系苗高变异系数达到或接近20%,5个家系苗平均地径均在5 mm以上,家系地径变异系数均在18%以上,具有选择超级苗的潜力;(3)参试家系球果遗传力均达到0.9以上,幼苗苗高和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1、0.64,球果性状与幼苗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均小于幼苗性状遗传力,同时遗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不能通过球果性状间接选择幼苗。
- 黄振李强张丽李佳蔓陈炙李德鹏杭金建慕长龙
- 关键词:杉木家系幼苗性状相关遗传力
- 四川花椒主产地土壤Pb的化学形态分析及生物有效性评价被引量:6
- 2017年
- 以四川主要花椒产地的18个试验点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总铅的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分析了各样本铅的5种形态,比较了各主产区样本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以及pH值对铅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花椒产地土壤中残渣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各样地土壤中的其他四种形态,铁锰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有机态铅、碳酸盐态铅和交换态铅。pH值>7的土壤样本中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都显著低于其他样本。18个花椒供试地土壤样品中B主产区土样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显著高于A主产区,也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按现行四川森林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限量标准,花椒产地土壤总铅含量有一定的超标风险,仍然需要适时监测,但四川森林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限量标准以及内梅罗污染评估结果所反映的产地土壤铅污染超标都比较片面,建议加入有效铅含量测定做辅助分析。
- 付卓锐张丽黄伊嘉罗雅川莫开林
- 关键词:花椒产地土壤铅形态
- 料慈竹秆形性状变化规律被引量:1
- 2024年
- 料慈竹因竹材质量好、节间长而备受关注。秆形性状是影响竹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探明料慈竹秆形性状与竹丛性状的关系,在四川省江安县、叙永县的料慈竹纯林中共设置12个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节长、节中径、壁厚等性状。经曲线拟合和相关性分析,得出料慈竹秆形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料慈竹竹节数量大多为21~29节,最长节可达128 cm,平均为94.42 cm;(2)最长节相对位置在秆高0.36~0.58处,平均值是0.47,大部分样地间无显著性差异;(3)随着竹节相对高的升高,料慈竹节长表现为“短—长—短”对称抛物线的分布特征;竹节壁厚递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竹节体积占整株体积的比例由下往上呈“少—多—少—极少”的抛物线分布特征;(5)样地间最长节体积差异与竹丛性状差异趋势一致。基于料慈竹的节长和竹节体积在立竹中的占比均表现出抛物线的分布规律,具有一定对称性,料慈竹的最长节指标可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判断因子。
- 孔梦瑶雷波马光良李琳王鑫刘祥东张丽
- 关键词:料慈竹竹节良种选育
- 不同生境下巴山木竹群落结构与地下茎生长特征研究
- 2024年
- 【目的】巴山木竹(Arundinaria fargesii)是自然分布于秦巴山脉的特产竹种,资源规模大,种质资源开发价值高,但是由于基本处于野生状态,缺乏经营管理,群落结构差异大,部分竹林表现出低产林特征。该文通过调查分析不同生境下巴山木竹群落结构及无性系地下茎分布特征,揭示巴山木竹在不同生境下的适配度,筛选出适合巴山木竹生长的自然群落配置模式,从而为巴山木竹林的竹林抚育实践及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和无性系挖掘法对不同生境下巴山木竹群落上层木、立竹种群结构(年龄、秆高、径级)及地下茎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1)巴山木竹在各生境下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其伴生树种有栗(Castanea mollissima)、华山松(Pinus armandi)、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漆(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等;巴山木竹与伴生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存在较大的资源竞争。(2)样地4巴山木竹的综合生长情况最优,群落演替趋于稳定,生境适配度高;样地4立竹基径、秆高生长优于其他样地,但密度偏高(仅次于样地3);种群结构以3年生及3年以上竹为主,幼龄竹占比少,高结构级、粗径级立竹占比高于其他样地;地下茎隔离者长度和节间长度最长,节数最少。【结论】竹阔混交复层林结构(郁闭度0.6,海拔1871 m,坡度10°)是自然条件下适宜巴山木竹生长发育的群落配置模式,良好的生境提高了林分的抗逆性和稳定性,而其群落更新能力不强与分株密度偏高直接相关。
- 李琳陈铖孙鹏张丽刘祥东蒋小林王鑫
- 关键词:巴山木竹不同生境群落结构地下茎
- 微生物法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3年
- 生物质是代替石化资源生产能源和化学品的关键资源,木质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木质素结构复杂且难以降解,成为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障碍,因此,去除或者降解木质素是利用细胞壁中其他成分的关键步骤。许多行业使用有害化学物质降解木质素,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自然界中木质素经常被包括真菌和细菌在内的微生物降解,因此,研究微生物降解木质素的机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讨论了木质素的化学组成成分,重点讨论了自然界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种类及其降解机制,包括各种真菌和细菌的木质素降解活性,描述了由各种微生物特别是白腐真菌、褐腐真菌和细菌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并展望了今后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和应用的可能方向。
- 刘瑞张丽孙鹏徐刚曹颖胡尚连赵博
- 关键词:生物质木质素生物降解木质素降解酶
- 中小径竹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 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径竹低效林类型与评判标准,复壮改造技术的一般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主要中小径竹种(见附录A),如慈竹、孝顺竹、白夹竹、方竹等,不适于毛竹、麻竹等大径竹种。
- 张丽孙鹏张虹胡尚连徐刚毛毳刘偲邓福相李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