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我国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攻击性驾驶行为越来越普遍。国外已对攻击性驾驶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而我国尚没有攻击性驾驶行为方面的全面报告。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范围内的驾驶员进行抽样分析,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华北、华东、中南3个区域的761名驾驶员的愤怒指标量表进行公共因子提取,同时分析公共因子与驾驶员年龄、性别、驾龄、所处区域及最近3年所经历事故数目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公共因子得分及方差分析的结果,对各区域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南地区驾驶员最易做出攻击性驾驶行为,华北地区次之,华东地区最低;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事故有较强相关性;各地区驾驶员都表示其所受的攻击性驾驶行为要多于他们做出的攻击性行为。
- 张琦吴超仲张晖
- 关键词:交通安全
- 考虑道路平曲线设计的驾驶疲劳对车道保持能力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不同的道路平面线形几何设计对于驾驶人车道保持能力的需求是有差异的,驾驶人受疲劳程度影响也会呈现车道保持能力下降的趋势,当前的研究未综合考虑以上2个因素:线形和疲劳程度对驾驶横向表现的交互影响。邀请41位被试者分别开展550km的实车实验,获取车辆位置信息GPS以匹配道路线形类型,基于问卷调查方法获取驾驶过程疲劳等级。分析不同疲劳程度、不同平面线形类型以及弯道半径条件下的车道偏离标准差参数,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疲劳程度下驾驶人在圆曲线段驾驶的偏离值要超过直线段以及缓和曲线段;当弯道半径超过5 500m时,曲线段弯道半径越大,车道偏离差值越高。同时,考虑了线形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疲劳程度的预测精度要高于未考虑线形因素的模型,进一步说明在针对驾驶疲劳行为表现开展研究时,有必要对道路设计参数加以考虑以提高疲劳辨识精度。
- 张晖查尔斯.阿托姆博张琦楚文慧罗华春
- 关键词:交通安全驾驶疲劳驾驶行为道路平面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