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璐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辽河群
  • 4篇地质
  • 4篇地质意义
  • 4篇年代学
  • 4篇锆石
  • 4篇辽东半岛
  • 3篇锆石U-PB...
  • 2篇火山
  • 1篇单晶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定年
  • 1篇岩浆
  • 1篇岩浆事件
  • 1篇岩体
  • 1篇早白垩世
  • 1篇山岩
  • 1篇闪长岩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7篇张璐
  • 6篇李壮
  • 5篇刘经纬
  • 4篇陈斌
  • 3篇杨川
  • 2篇王家林
  • 1篇裴福萍
  • 1篇钱加慧
  • 1篇王盟
  • 1篇秦善
  • 1篇孟恩
  • 1篇牛菁菁
  • 1篇鄢雪龙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辽东半岛南辽河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3
2015年
本文报道了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南辽河群中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变质流纹岩的锆石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比值(〉0.3),锆石U-Pb年龄为-2.2Ga,该年龄可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年龄一致,表明辽吉花岗岩并不是辽河群的基底。变质玄武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强度较弱、弱分带或无分带,同时具较低的Th/U比值(〈0.1),为典型的变质成因锆石,锆石U-Pb年龄为-1.9Ga,代表其变质时代。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介于1981-3520Ma之间:峰期年龄为2033Ma和2092Ma的锆石年龄信息暗示辽东半岛至少存在一期2000-2100Ma的岩浆事件,并且该时期的中酸性岩浆岩是南辽河群沉积岩的一个重要物源;峰期年龄为2155Ma、2446Ma、2509Ma、2594Ma、2668Ma、2790Ma、3356Ma、3467Ma和3520Ma的锆石年龄信息,区域上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辽河群火山岩及太古宙基底年龄相吻合,暗示它们为南辽河群沉积岩提供了重要物源。沉积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0Ga,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所以,辽河群火山-沉积-变质的时限为2.2-1.9Ga,其演化时间约300Myr。结合前人有关辽东半岛前寒武纪岩石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认为胶-辽-吉活动带的形成演化与弧-陆碰撞有关,而不是许多人坚持的裂谷环境。
李壮陈斌刘经纬张璐杨川
关键词:辽东半岛年代学
白云石Ⅰ相到Ⅱ相高压相变行为的拉曼光谱研究
2019年
利用金刚石压腔装置,结合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天然单晶和粉晶白云石Ⅰ相-Ⅱ相的具体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Ⅱ相新相形成之前,存在过渡相Ib。单晶实验结果表明:[CO3]^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ν5)和面内弯曲振动引起的(ν3)对应的拉曼峰分别出现在1110.4 cm^-1(Ag)和732.0 cm^-1(Eg),基团外振动引起的晶格平动(ν2)和晶格振动(ν1)分别出现在323.7和189.2cm^-1(Eg)。在11.4~14.3GPa时Ca O6八面体先于MgO6八面体转变为正八体,I相转变为Ib相;在15.7~17.2 GPa,Ib相转变为Ⅱ相。用线性函数νi=ν0+dvidp P刻画白云石的拉曼峰随压力变化规律,得到dν2/d P=4.99的数值最大,远远大于dν3/d P=1.88和dν5/d P=3.65。说明在白云石的结构中,[CO3]^2-为一个刚性基团。粉晶实验结果信效度较低,但基本可以佐证单晶实验结果。通过计算得出代表内振动的Grüneisen参数γν3和γν5分别为~0.24和~0.31,远远小于外振动的γν1=~1.27和γν2=~1.45,说明外振动对压力的响应比内振动敏感,在相变之前,白云石的压缩主要通过Ca(Mg)-O键缩短实现。
张璐牛菁菁翟天雷秦善
关键词:白云石拉曼单晶
辽东半岛南辽河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辽东半岛位于辽宁省的东南缘,该区基底岩石主要由北部的鞍山-抚顺太古代宙杂岩(辽北-吉南陆块)和南部的金州太古宙杂岩(辽南陆块)及二者之间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和花岗岩带(胶-辽-吉活动带)组成.其中古元古代辽河群主要由变质火山...
李壮陈斌刘经纬张璐杨川余黄露
关键词:锆石年代学地质构造辽东半岛
文献传递
辽宁大石桥早白垩世建一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建一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岩石中的锆石呈自形,发育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均暗示其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所测锆石206Pb/238U年龄集中于138-145 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40 Ma,说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主量元素特征显示,该岩体为铝不饱和的I型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显示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中稀土和重稀土元素(MREE和HREE)相对亏损,具有轻微的负Eu异常,暗示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分离结晶明显而斜长石分离结晶较弱.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贫高场强元素(HFSE)Nb、Ta,其Nb/Ta、La/Nb和Th/Nb比值介于地壳和地幔平均值之间,显示建一岩体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结合建一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和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引起的类似于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有关.
李壮孟恩裴福萍刘经纬张璐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地质意义
辽东半岛南辽河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正>辽东半岛位于辽宁省的东南缘,该区基底岩石主要由北部的鞍山-抚顺太古代宙杂岩(辽北-吉南陆块)和南部的金州太古宙杂岩(辽南陆块)及二者之间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和花岗岩带(胶-辽-吉活动带)组成。其中古元古代辽河群主要由变...
李壮陈斌刘经纬张璐杨川余黄露
文献传递
北辽河群浪子山组地层的重新厘定被引量:7
2014年
古元古代北辽河群浪子山组变质沉积岩系主要分布在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辽阳市一带,其岩石组合以石英岩、片岩、千枚岩、变粒岩夹大理岩、透闪岩等为主,原岩恢复为砂岩、泥质砂岩、泥岩、泥灰岩等。前人将其置于北辽河群底部。通过对南北辽河群各组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分析对比工作,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和锆石年代学数据,笔者认为浪子山组应与南辽河群盖县组层位相当,故浪子山组不宜置于辽河群底部而应重新厘定为北辽河群顶部。
李壮王家林王盟张璐刘经纬钱加慧余黄露
关键词:重新厘定
辽东半岛~2.2Ga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1
2016年
本文报道了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内辽河群变质火山岩和辽吉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变质安山岩的锆石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0.5),锆石U-Pb年龄为(2 182±6)Ma和(2 229±22)Ma,该年龄可代表安山岩的形成年龄。辽吉花岗岩的锆石同样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0.3),锆石U-Pb年龄为(2 199±10)Ma,代表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与辽河群火山岩喷发时代一致,表明辽吉花岗岩并不是辽河群的基底,二者可能为同一次岩浆作用过程的产物。辽东半岛~2.2Ga岩浆事件的识别及性质,对于正确认识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的属性至关重要。结合前人有关辽东半岛前寒武纪岩石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认为胶—辽—吉活动带的形成演化可能与弧-陆碰撞有关。
陈斌李壮王家林张璐鄢雪龙
关键词:锆石LA-ICP-MS定年岩浆事件辽东半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