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萍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3篇康复治疗
  • 2篇早期康复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1篇运动疗法
  • 1篇早期康复治疗
  • 1篇伤患者
  • 1篇上肢
  • 1篇上肢运动
  • 1篇手综合征
  • 1篇强制性运动疗...
  • 1篇综合康复
  • 1篇综合康复治疗
  • 1篇综合征
  • 1篇卒中后
  • 1篇卒中患者
  • 1篇疗法

机构

  • 4篇山西省残疾人...

作者

  • 4篇张鸿萍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4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CIMT组和传统治疗组,CIMT组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5 h,连续2周,同时使用休息位手夹板和吊带限制健手的使用,每天8 h;对照组采用传统PT和OT等康复方法,不限制健手的使用。采用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BI)评定上肢灵活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后,CIMT组与对照组间CTEF、BI检查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MT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张鸿萍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上肢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2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70例和晚期组56例,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组患者在发病48h~7d时即配合康复训练;晚期组于发病后3周~4周接受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显著降低,FMA评分、ADL评分比入院时显著提高。组间比较,早期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晚期康复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晚期康复组。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改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张鸿萍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ADL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介入开始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术后2周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40例,分别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3个月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并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康复组的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FIM、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张鸿萍
关键词:脊髓损伤早期康复并发症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张鸿萍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