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芹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桓台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麻醉
  • 1篇用药
  • 1篇右美托咪啶
  • 1篇镇痛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传导阻滞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呕吐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 1篇颅脑损伤患者
  • 1篇罗哌卡因
  • 1篇麻醉处理
  • 1篇麻醉方式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功能
  • 1篇脑损伤

机构

  • 4篇桓台县人民医...

作者

  • 4篇徐芹
  • 2篇高斌
  • 2篇王学峰
  • 1篇吕丽娟

传媒

  • 2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2012年6月-2014年6月经我院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每组各30例。3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啶100μg、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啶50μg和0.375%罗哌卡因40 ml+生理盐水1 ml,对比3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及评分、阵痛持续时间、阵痛质量、肌松质量和不同时间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分别比较,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术后首次疼痛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3组镇痛质量和肌松质量的评价,以及患者寒战、血压降低、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75%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啶100μg对臂丛神经阻滞能增强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增强阵痛效果,延长麻醉作用时间以及阵痛时间,并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高斌王学峰徐芹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罗哌卡因臂丛神经传导阻滞
恩丹西酮复合用药对芬太尼术后镇痛并发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联合用药对芬太尼术后镇痛并发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将180例ASAⅠ或Ⅱ级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30例。镇痛药基础配方均采用芬太尼0.7~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输注速度为2ml/h。A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B组地塞米松10mg+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5mg;C组地塞米松10mg+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2.5mg;D组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8mg;E组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8mg+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2.5mg;F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PONV情况。结果E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低,明显优于A组(P〈0.05)和B组、C组、D组、F组(P〈0.01)。结论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联合用药能明显减轻芬太尼术后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巴维东徐芹吕丽娟
关键词:恩丹西酮氟哌利多术后镇痛恶心呕吐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需进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10.86%)明显低于对照组(36.66%),差异有显著性(P<0.05)。麻醉前1 h 2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 h,12 h,24 h,72 h后CD3,CD4,CD8,CD4/CD8水平与麻醉之前相比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老年患者容易清醒,并且对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影响小,与普通的全麻相比,更适合需要进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徐芹于会森
关键词:肺肿瘤麻醉方式免疫功能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则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进行术前准备、麻醉诱导与维持、术中密切观察,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胃内容物返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准备、麻醉诱导与维持、术中密切监测能有效提高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意识恢复快,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学峰高斌徐芹
关键词:麻醉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