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电针仪线收集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针仪线收集器,包括收集盒,收集盒的内部水平固定设有放置板,放置板的顶部固定设有前后纵向设置的隔板,放置板和隔板将收集盒分隔成四个收纳腔室,每个收纳腔室内滑动放置有收集抽屉,收集抽屉贯穿收集盒的两侧并...
- 薛晓刘鑫黄艳夏先喜蒋丽彭果然李云陈纯王磐安邹洁琼李红玲毛静陈华罗文芳张柏盛刘辉周春吉王菲罗何维
- 文献传递
- 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在哮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从哮病病因病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及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的思想诠释(包括以脾为基(基础)枢(枢纽)的中医理论依据、益气清毒法的内涵及其益气清毒法治疗哮病之所见等方面来浅谈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在哮病治疗中的作用。
- 闫雷雷闫强强李云胡艳鑫
- 关键词:哮病
- 一种温针灸固定器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针灸辅助器具,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温针灸固定器,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夹针口,还包括承托件和接灰盒,所述承托件通过支撑件设置在固定件上,所述承托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接灰盒的容纳槽,且承托件侧面设置有供...
- 薛晓刘鑫黄艳尹红蒋丽夏先喜彭果然陈纯李红玲王磐安李云陈华张柏盛刘辉
- 浮针疗法结合揿针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揿针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3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各30例。浮针组给予单纯浮针疗法,揿针组给予单纯揿针颈夹脊穴治疗,综合组给予浮针疗法结合揿针颈夹脊穴治疗,3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疗效、镇痛平均起效时间、首次治疗后平均镇痛维持时间、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中疼痛评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肌电积分(IEMG)、肌电均方根(RMS)、血清肌型肌酸激酶(CK-MM)3/CK-MM1、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CK-MM3/CK-MM1、CK与MPQ量表评分相关性。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浮针组、揿针组,镇痛平均起效时间早于揿针组,首次治疗后平均镇痛维持时间长于浮针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PRI总分、VAS及PPI评分低于浮针组、揿针组,首次治疗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IEMG、RMS高于浮针组、揿针组(P<0.05);综合组治疗2个疗程后CK-MM3/CK-MM1、CK低于浮针组、揿针组(P<0.05);CK-MM3/CK-MM1与MPQ量表总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浮针疗法结合揿针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可充分发挥浮针疗法的快速镇痛优势,并能通过揿针疗法获得持续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斜方肌处的IEMG、RMS、CK-MM3/CK-MM1、CK表达有关。
- 彭果然薛晓王磐安陈纯李云
- 关键词:浮针疗法揿针颈夹脊穴颈型颈椎病IEMG
- 高糖作用下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蛋白激酶C通路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高糖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蛋白激酶C通路被激活和抑制的关系。方法提取并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5.5、11、22及44mmol/L)、蛋白激酶C激活剂和阻断剂并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蛋白激酶C蛋白表达。结果经高糖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脐静脉内皮细胞经22 mmol/L葡萄糖作用72 h或佛波酯作用6 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水平不再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0.05)。经22 mmol/L葡萄糖作用72 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也逐渐下降。蛋白激酶C在22 mmol/L葡萄糖处理2 h后出现膜转位。而蛋白激酶C抑制剂GF109203X可阻断上述现象。结论高糖能引起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高糖引起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增高,其机制与高糖激活蛋白激酶C通路有关。
- 刘小鹏罗春英曹仁贤刘江华文芳李云文格波
- 关键词:内科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