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婷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盆地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延长组
  • 3篇页岩
  • 3篇主控因素
  • 2篇致密
  • 2篇致密砂岩
  • 2篇砂岩
  • 2篇砂质
  • 2篇物性
  • 2篇湖相
  • 2篇核磁
  • 2篇核磁共振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成藏
  • 2篇储层
  • 2篇磁共振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球化

机构

  • 14篇延安大学
  • 3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集宁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作者

  • 14篇李亚婷
  • 5篇范柏江
  • 3篇吴小斌
  • 2篇王霞
  • 1篇吕磊
  • 1篇李旦
  • 1篇崔智林
  • 1篇梁全胜
  • 1篇刘池洋
  • 1篇韩进
  • 1篇王香增
  • 1篇张萍
  • 1篇杨森
  • 1篇王丽影

传媒

  • 4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双龙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5
2021年
双龙地区为延长油田长6致密油勘探的重要区域,目前对区块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的认识仍存不足。基于此依据19口井的岩心资料、128口井的测井资料及26口井的试油试采资料,结合19口井的实验测试结果在成藏地质条件和致密油聚集特征进行精细分析的基础上对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良好,油水分布复杂。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为控制致密油成藏的首要条件,单层为4 m以上的浊积水道砂体,储层孔隙度大于5.4%,渗透率大于0.16×10^(-3)μm^(2),致密油易富集;过剩压力影响油藏的平面分布,致密油多聚集在过剩压力系数相对低值区(过剩压力系数约为0.24~0.32);泥岩盖层能够形成良好的遮挡,有利于致密油就近聚集,也是造成油水关系复杂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满足砂体发育、储层物性条件的前提下,遵循过剩压力系数局部低值、泥岩盖层有效遮挡的原则,划定长6段有利勘探区域11个,以指导双龙地区致密油勘探开发工作。
刘江斌吴小斌李旦李亚婷
关键词:延长组长6段主控因素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标志层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电测曲线、岩性特征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标志层特征分析,主要对长7、长8、长6、长4+5标志层进行识别,并对其物性、电性特征阐述,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一步指导小层划分及对比工作。标志层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受到沉积环境影响,针对延长组地层变化复杂现状,准确地层划分及结合标志层邻井对比,进一步指导勘探工作。
李亚婷吴小斌刘江斌
关键词:标志层延长组地层划分
苏里格气田Z井区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2年
通过岩心、薄片资料、物性及压汞曲线特征等数据对苏里格气田Z井区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碎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填隙物以杂基和硅质胶结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和岩石碎屑组分的影响,成岩作用影响储层孔隙结构,沉积相中优势相改善储层物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储层油气聚集。
李亚婷田静杨成功赵泽旭张堆堆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成岩作用
能量色散XRF技术在湖相沉积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为例
2019年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在针对海相沉积地层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湖相沉积物的运用中却较少。为了探索该技术在湖相沉积物中的适用性,特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采用配备有铑X射线的X射线荧光仪,基于不同的能量条件分别对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测量与分析,共计获得了29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湖相碎屑岩沉积,基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的元素化学能有效区分岩性;判断物质的来源、动植物繁盛程度等古沉积环境。但是,对古生产力恢复、高精度氧化还原条件等古沉积环境的识别上还存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湖相沉积物元素化学的研究,需要以地质演变过程简单的盆地和地区为出发点,探索合理的地质解释模式。此外,还需要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重点是消除不同元素在谱图上的相互干扰。
范柏江师良李亚婷晋月王冠南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元素化学湖相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2024年
盆地级宏观视角的煤岩特征研究,有助于深化盆地控煤理论、全面认识盆地演化过程,同时也对于煤层生物气、直接液化用煤、富油煤等资源的分布预测及整体利用规划具有参考价值。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炭资源丰富,经历了数十载的勘查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煤岩资料,可供开展盆地视角的煤岩特征研究。系统收集、整理了前人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岩显微组分数据,并于宁东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分别采取了代表性煤岩样品,开展了煤岩研究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具有富惰质组的特征,惰质组含量与镜质组含量相当,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含少量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和团块镜质体;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含少量氧化丝质体、粗粒体和碎屑惰质体;壳质组以小孢子体为主,还有树脂体、角质体和木栓质体。煤岩组分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特征,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惰质组含量降低、镜质组含量增高。延安组各煤层呈中部煤层惰质组含量较低,向上部煤层和下部煤层惰质组含量增高。对比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为典型的坳陷型盆地环带状聚煤模式,聚煤中心与沉积中心完全分离;远离盆地中心方向,泥炭遭受的氧化时间、氧化范围和氧化强度均逐渐增大,导致惰质组含量增高;反之,靠近湖盆方向惰质组含量减少。
杜芳鹏刘池洋宁树正乔军伟赵晓辰贺小元李亚婷张萍杨剑羽王浩杰王子策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
黄陵探区致密浊积砂体储层孔喉特征及其渗流试采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刻画研究区致密浊积砂体储层孔隙、喉道的连通关系及其开发渗流特征,在区域背景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储层的宏观特征;并运用铸体薄片、粒度、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致密浊积砂体储层的孔隙、喉道及其连通关系;最后结合核磁共振、恒速压汞资料、试采资料分析了不同类别储层的渗流及开发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岩石颗粒偏细,分选差成岩作用强是储层致密的基本因素;同时发育不同规模的裂缝。储层整体上以溶蚀孔隙及点状-片状喉道二类储层为主,平均孔喉比中等,流动可动饱和度偏低,渗流能力一般。致密储层在开发初期产量递减大,半年后单井产能一般在0.2 t/d。
鬲新鹏吴小斌崔智林王丽影李亚婷李海飞梁磊高军宋平王小强
关键词:渗流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2024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储层流体分布差异显著、孔隙结构复杂、渗流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选取研究区5块典型岩样开展测试分析,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SEM)、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XRD)、恒速压汞实验,对可动流体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中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6.31%~50.61%,平均值为35.15%;可动流体孔喉半径为0.10~0.50μm;T_(2)截止值为6.69~49.90 ms,可动流体最小孔喉半径为0.16~0.36μm。储层渗透率较孔隙度对可动流体的控制更强;中值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与可动流体均具有正相关性,中值半径影响较大;长石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长石溶孔,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I类和Ⅱ类储层中高岭石含量较高,呈分散质点式填充孔隙,Ⅲ类储层中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含量较高,呈搭桥式分割孔隙,是堵塞孔喉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亚婷童长兵韩进师良钟高润赵帮胜
关键词:可动流体核磁共振致密砂岩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质纹层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18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内部存在大量的砂质纹层,该类纹层的发育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还不明确。为了深入揭示砂质纹层的地质特征、探索砂质纹层的发育对油气成藏的有利作用,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镜下识别及有机地化分析技术,对砂质纹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裂缝发育及油气赋存开展了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砂质纹层的岩性涵盖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纹层主要呈薄纹层、薄条带及薄夹层的形式出现。砂质纹层的存在,改变了岩性的接触方式。砂质纹层越发育,岩性交互程度越强,往往越有利于排烃。砂质纹层的存在,有利于孔隙的发育,间接改善了储层物性。砂质纹层的存在,改变了岩石的力学性质,使得裂缝展布规律得以改变。砂质纹层的存在,为液态油、溶解气和游离气提供了更多的赋存空间。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富含砂质纹层的页岩是现今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深湖相厚层页岩尽管油气潜力巨大,但现有的工程技术尚不能进行有效开发,是未来的勘探开发目标。
师良王香增范柏江吕磊李亚婷杨森
关键词:油气成藏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湖相页岩油勘探潜力被引量:26
2021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页岩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页岩厚度薄且交互发育砂质纹层甚至薄砂层。在压裂改造层面上,该地区页岩由于砂质含量高似乎是更理想的开发目标。但是,尚没有对该地区的页岩油勘探目标进行过剖析与对比。为了探索浅湖-半深湖相的页岩油勘探目标,基于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开展了两类岩性的生、排烃能力对比,综合判断页岩油资源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砂质纹层页岩;页岩主要由偏腐泥型的有机质构成,砂质纹层页岩由混合型有机质构成;页岩和砂质纹层页岩均处于低-中等成熟的热演化阶段;砂质纹层页岩的生烃能力弱于页岩;页岩与砂质纹层页岩均能有效排烃;砂质纹层页岩、页岩的页岩油含量分别为7.22和9.42 mg/g;砂质纹层页岩与页岩的油饱和度指数相当,且两者都具有可动用性;页岩和砂质纹层页岩均具有页岩油勘探潜力。
范柏江晋月师良李亚婷陈玮常
关键词:页岩页岩油勘探潜力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核磁共振技术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中的应用研究前景综述
2024年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CO_(2)注入-运移-封存全过程储层孔隙率、渗透率、饱和度、孔隙结构及岩石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是监测CO_(2)地质封存状态和泄露风险的核心工作.以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孔隙结构、CO_(2)运移特征及岩石力学参数变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目标,在简要介绍核磁共振仪器设备和应用领域基础上,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在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在致密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应用广泛,在表征储层物性、饱和度和三维孔隙结构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原位CO_(2)封存条件下岩心动态参数成果较少,无论是CO_(2)驱油还是CO_(2)置换CH4,均通过测量氢核的核磁共振特征或核磁成像特征来反推CO_(2)分布状态;在CO_(2)-EOR、CCS先导性实验中,时移测井资料十分有限,制约了原位CO_(2)注入-运移-矿化等核磁共振定性与定量表征;咸水层原位CCS/CCUS过程核磁共振表征实验相对较少,已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煤层CO_(2)置换CH4、CO_(2)与CH4竞争性吸附等研究领域,未建立实验条件下CO_(2)溶解与CO_(2)注入后核磁共振共振响应信号间的对应关系及表征模型,制约了核磁共振测井在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中的应用.因此,需开展原位CO_(2)注入岩心全过程核磁共振表征技术研究,配备CT实时扫描系统,建立原位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的核磁共振表征模型,为利用时移测井开展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的动态监测、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钟高润吴彦君王帅李亚婷雷开宇李亚军杨莎莎
关键词:核磁共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