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宗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富锌玉米的筛选及叶面喷施锌肥对玉米籽粒中矿物元素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锌(Zn)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动植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玉米籽粒中Zn的含量,以102份玉米种质资源为材料,对玉米籽粒中的Zn含量进行分析,发现102份玉米籽粒Zn含量的变异范围为8.42~33.7 mg/kg,平均含量为19.61 mg/kg,变异系数为28.45%,表明玉米种质资源中的Zn含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为了进一步分析籽粒Zn含量与Zn吸收效率之间的关系,从102份材料中挑出含Zn量差异显著的2个材料叶面喷施Zn肥,结果表明叶面喷施Zn肥均能显著的提高京科糯2010(JK2010)和京科糯928(JK928)籽粒中Zn的含量,分别提高了87.5%和135%;富Zn JK2010株系的籽粒Zn含量随着喷施Zn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且Fe对Zn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低Zn的JK928株系籽粒Zn含量不受喷施Zn浓度和Fe的影响,同时也发现Zn肥的施用对其他一些矿物元素的吸收也有影响。
- 李文宗张兰徐妙云王磊
- 关键词:玉米营养强化
- 小麦叶面喷施微肥对籽粒中矿物元素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在人体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铁(Fe)、锌(Zn)、硒(Se)3种微量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小麦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及进一步分析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组合对籽粒中Fe、Zn、Se以及其他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寻求生产上最适宜的叶面喷施组合,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肥)、硫酸锌(Zn肥)和亚硒酸钠(Se肥)及其组合对小麦品种北京0045(BJ0045)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叶面喷施Fe、Zn、Se肥均能显著提高BJ0045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Fe与Se能够相互促进吸收,Zn能够促进Se与Fe的吸收,Se对Zn有抑制作用;不同的叶面喷施组合处理中,Fe/Zn/Se三者混合肥的使用能显著提高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同时发现不同的叶面喷施组合的施用对籽粒中Ca、Mg、Cu、Mn、P矿物元素的吸收也有不同的影响。
- 李文宗李文宗李卫华李卫华
- 关键词:小麦矿物元素
- 叶面肥对玉米籽粒中矿物元素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Fe、Zn、Se等矿物元素在动植物以及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玉米籽粒中Fe、Zn、Se的含量,对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不同组合,探讨其对玉米成熟籽粒中的Fe、Zn、Se以及其它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肥)、硫酸锌(Zn肥)和亚硒酸钠(Se肥)及其不同组合对京科糯2010(JK2010)进行了叶面喷施处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Fe肥、Zn肥和Se肥均能显著提高JK2010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Fe与Zn能够相互促进吸收,Se能够促进Zn的吸收,Fe与Zn对Se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组合对玉米籽粒中Ca元素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不同的Fe、Zn、Se肥组合方式对籽粒中Cu的积累有不同的影响;总体上看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组合对玉米籽粒中Mn、Mg、P等元素的积累影响不大。不同的叶面喷施组合处理中,Fe肥、Zn肥和Se肥三者配合使用能极显著的提高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为Fe、Zn、Se肥的生产应用提供新的策略,同时也发现Fe、Zn、Se肥的使用对籽粒中几种不同的矿物元素有不同的影响。
- 李文宗李文宗李卫华徐妙云
- 关键词:ZNSE玉米营养强化
- ZmPRN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盐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ZmPRN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盐中的应用。其蛋白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分别如序列表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实验证明,ZmPRN1功能缺失的突变体表现出较野生型对盐胁迫的更加...
- 徐妙云王磊邹俊杰李文宗
- 文献传递
-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6年
-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一种细胞生物学反应,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抗逆过程,是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植物细胞PCD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现有植物PCD检测技术的不足和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后续PCD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 李文宗王磊
- 关键词: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
- ZmPRN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盐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ZmPRN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盐中的应用。其蛋白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分别如序列表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实验证明,ZmPRN1功能缺失的突变体表现出较野生型对盐胁迫的更加...
- 徐妙云王磊邹俊杰李文宗
- 文献传递
- Ath-miR169d介导的拟南芥叶片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ath-miR169d在拟南芥叶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明确其调控的分子机制,为增强叶菜类植物的光合效率以及增加生物量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ath-miR169d过表达和降低表达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以及野生型拟南芥,在22℃、相对湿度60%、16 h/8 h光周期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生长阶段叶片发育表型的差异;同时构建pmiR169d::GUS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并利用蘸花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Col-0),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利用GUS染色对ath-miR169d在拟南芥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选取8周龄的过表达材料和野生型对照株系,对其叶片表皮细胞形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对4周龄过表达材料和野生型对照株系的幼苗顶端分生组织和叶片中总IAA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生长素信号途径部分差异表达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th-miR169d过表达拟南芥株系莲座叶数目较野生型少,叶片小,而ath-miR169d降低表达的拟南芥株系的莲座叶较野生型多,叶片大,且在抽薹和种子成熟之后还持续长出新叶,而野生型莲座叶则在种子成熟之后逐渐衰老干枯;扫描电镜观察到ath-miR169d过表达拟南芥株系叶片中表皮细胞小于野生型;表达模式分析表明,ath-miR169d主要在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和叶片维管系统中表达,且新叶中表达强。SAM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IAA测定结果表明ath-miR169d过表达拟南芥株系中IAA含量显著降低,为野生型植株的38.6%,同时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也验证了ath-miR169d参与调控植物体内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ath-miR169d过表达株系中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YUC2和转运体蛋白基因PIN1均显著下调表达,而具有转录抑制功能的生长素响应因子1和2基因(ARF1和ARF2)表达上调;
- 张敏朱明李文宗马洁刘悦萍江海洋王磊徐妙云
- 关键词:拟南芥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