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公园
  • 2篇国家地质公园
  • 1篇地貌
  • 1篇新构造
  • 1篇新构造运动
  • 1篇岩溶
  • 1篇年代学
  • 1篇期次
  • 1篇景观
  • 1篇景观空间
  • 1篇构造地貌
  • 1篇国家公园
  • 1篇分层结构
  • 1篇变形期次

机构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建筑职业...

作者

  • 2篇阚瑷珂
  • 2篇付顺
  • 2篇李文韬
  • 1篇张腾
  • 1篇向芳
  • 1篇马德芹
  • 1篇肖进
  • 1篇李德昊
  • 1篇胡瑾
  • 1篇刘素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变形期次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发现,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构造地貌景观横向分布呈现由NE至SW即从造山带向前陆盆地方向逐渐减弱特征;纵向上明显受早期构造格局和岩石类型约束,在区域上呈现NW—SE向延展的平行岭谷地貌,山峰和谷地的走向与地质构造线基本一致。通过对主要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应力和变形期次判别探讨,确定构造地貌景观形成的构造期次大致为三期,应力主要来自于NE—SW、SE—NW向,反映该区不仅受到NE—SW向的冲断挤压变形作用,还受到SE—NW向的右旋剪切挤压变形作用,推测是由多期受力叠加改造而成。通过ESR及14C定年确定距今12 Ma以来,该区在500 kaBP、278 kaBP、29 kaBP分别出现三次规模较大的快速抬升运动,提供了与其构造景观形成密切相关的新构造运动年代学证据。
付顺阚瑷珂肖进胡瑾向芳张腾李文韬
关键词:构造地貌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空间分层结构及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种类齐全、组成系统完整,其发育和分布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文章探讨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其空间分层结构受构造控制的作用机制,发现岩溶空间形态总体呈现掀斜式强烈抬升、河流深切的亚热带中低山峡谷岩溶特点,新构造运动间歇性隆升对岩溶景观垂向发育影响较为显著。岩溶发育的空间层位划分为三个高程层级,从下至上连续分段为440~700 m,700~1 200 m,1 200~1 890m。空间分层结构反映某一阶段地壳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发育水平岩溶系统(溶洞),后期地壳发生快速抬升,出现少量竖向岩溶系统(落水洞),溶洞的分布与相应的侵蚀基准面(现代河床、各级阶地)相适应。根据发育层级推测,研究区至少经历过四次规模较大的间歇性快速抬升构造活动,各级夷平面先后受喜马拉雅运动第Ⅱ幕和第Ⅲ幕影响。喜马拉雅运动多次间歇性快速抬升过程中,丰沛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下切并快速溶蚀形成多层剥蚀台地。在新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期,有充分的条件循环交替溶蚀导致垂向、水平岩溶均出现较大规模发育。
付顺阚瑷珂马德芹肖进胡瑾李德昊徐墁泽刘素李文韬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