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婕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产教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DACUM模式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职业能力是学生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协调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实施的合理性等问题制约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结合"五个对接",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借鉴DACUM模式,改进专业课程现状,完善专业教学标准。
- 梁婕
-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DACUM
- 粤北山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个案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用型、技术型、生产型高职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等领域的理实一体化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师数量的短缺、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专业能力的不足制约着粤北山区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薪酬管理体制的完善、师资培训模式的创新是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粤北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 陶红梁婕
- 关键词:高职师资队伍
- 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分析研究——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广东省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仍然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趋势。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张。通过反应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弹性系数发现,在2010—2014年,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二者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发展。
- 陶红梁婕
-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协同
- “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职业教育路径选择被引量:4
- 2016年
- 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商品出口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其垂直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然而,由于创新研发能力与产品质量的制约,"中国制造"总体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惺惺相惜",要求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教学方式等以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进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型发展。
- 陶红梁婕
- 关键词:职业教育
- 广州市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适应性研究
-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是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转换的“变压器”。专业种类、专业数、专业布点数以及专业计划招生数作为衡量专业结构的重要指标,其发展变化是区域产业变迁的缩影,更是社会经济的微观表现。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扩大职业院校专...
- 梁婕
- 关键词:适应性
- 文献传递
- 广东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供需平衡现状分析
- 2017年
- 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供需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人才供需失衡。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人才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是导致其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政校行企深度融合是实现广东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径。
- 梁婕陶红
-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