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浩

作品数:4 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线性回归模型
  • 2篇海拔
  • 2篇海拔梯度
  • 2篇多元线性回归
  • 2篇多元线性回归...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 1篇森林保护学
  • 1篇杉木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效应

机构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4篇程浩
  • 3篇马祥庆
  • 2篇黄智军
  • 1篇吴鹏飞
  • 1篇刘爱琴
  • 1篇张颖
  • 1篇侯晓龙
  • 1篇魏志超
  • 1篇刘青青
  • 1篇黄娟

传媒

  • 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土壤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19年
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毛竹林土壤(海拔范围为250~1 500 m)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海拔梯度的15块样地,分析了毛竹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地形因子、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并构建了土壤有机碳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武夷山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3.29~70.68 g/kg,且海拔>500m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②同一海拔高度内,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其降幅也随之变小;③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呈现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而其增幅则随之变小;④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仅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⑤土壤有机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不同因子组合对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变异的解释量介于59%~83%。
张厚喜林丛程浩金昌善徐自坤魏志超魏志超
关键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土壤有机碳海拔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杉木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与植株再生被引量:15
2018年
通过建立杉木愈伤组织增殖和植株再生体系,旨在为杉木体细胞杂交和遗传转化等基因工程研究提供高效受体系统。以杉木子叶、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继代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对愈伤组织的继代有显著影响,2,4-D有利于降低继代过程中的褐化现象,NAA、KT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DCR+6-BA 1.5 mg·L^(-1)+KT 1.0 mg·L^(-1)+NAA 1.0 mg·L^(-1)和DCR+6-BA 2.0 mg·L^(-1)+KT1.5 mg·L^(-1)+NAA 1.5 mg·L^(-1)是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暗培养和800 lx光照强度是愈伤组织继代的最佳培养条件。愈伤组织在继代30~45 d期间内需转移至新培养基。愈伤组织在MS+6-BA 0.5 mg·L^(-1)+KT 1.5 mg·L^(-1)再生芽诱导率最高,诱导率为80%。经过一次继代的愈伤组织比未经过继代的单个再生芽数多,平均可达3~4个。再生苗在1/2MS+IBA 1.0 mg·L^(-1)培养基中生根率高达89.5%。
黄娟吴鹏飞程浩马祥庆
关键词:杉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植株再生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被引量:32
2018年
为探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坡度、容重、pH值的相关关系,以武夷山国家公园5个不同海拔高度45个采样点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并构建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基于主控因子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其降幅也随之变小。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6.12~120.41 g·kg^(-1),其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但其增幅则随之变小;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和容重分别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土壤有机碳含量与pH值在30~40 cm土层呈显著(P<0.05)负相关,其它土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不同因子组合能解释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大部分的变异,解释量介于74.1%和89.1%之间。
程浩张厚喜黄智军徐自坤杨强刘爱琴
关键词:国家公园土壤有机碳海拔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强度侵蚀区马尾松林不同改造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2016年
为筛选适合红壤强度侵蚀区马尾松林分改造模式,在福建长汀强度侵蚀初步治理区选择3种郁闭度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建立马尾松林套种不同阔叶树种改造模式的径流小区,对不同郁闭条件下马尾松林套种改造模式林地的水、土、肥流失进行1 a的定位观测,研究不同套种改造模式林地液体径流量、固体径流量和养分流失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强度侵蚀区马尾松林套种不同阔叶树改造模式林地水土肥流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林分郁闭度条件下的套种改造效果不同。在郁闭度0.2条件下林地水土流失表现为不套种模式>套种山杜英模式>套种乐昌含笑模式。在郁闭度0.4条件下林地水土流失表现为不套种模式>套种乐昌含笑模式>套种山杜英模式。在郁闭度0.6条件下套种山杜英模式是较理想的马尾松林改造模式。
黄智军刘训呈张颖程浩刘青青侯晓龙马祥庆
关键词:森林保护学马尾松林水土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