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行政黑名单制度的法律属性及其控制——基于行政过程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95
- 2018年
- 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活动方式,行政黑名单制度近年来陷入了泛化与滥用危机。在应对危机的法治化建构中,学界对作为前置性问题的界定其法律属性作出了诸多努力,但囿于行政行为形式理论研究范式的内在缺陷,既有学说都无法完全揭开行政黑名单制度之"面纱"。行政过程论研究范式下的行政黑名单制度包括拟列入行为、列入行为、公布行为和惩戒行为。其中,拟列入行为是列入行为的准备行为;列入行为依照有无"列入决定",分别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面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公布行为都属于行政事实行为;惩戒行为应定性为行政处罚。为回应实践中的泛化与滥用危机,应从创设准据、适用范围、程序规范以及救济机制建立等方面对行政黑名单制度予以法律控制。
- 范伟
- 关键词:法律属性行政过程论
- 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官以案释法制度基本理论问题探究
- 2017年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法官以案释法制度,制度的具体建构须以其基本理论的明确为前提。法官以案释法是由法官实施的一种积极行为,属于广义上的法官职责范畴,是附条件的司法行为。能动司法、司法公信力及法治社会的发展是其建立的理论基础。法官以案释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缓解因立案登记制致使案件量猛增的压力,助推庭审的流畅并提高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有助于"信访不信法"顽疾的缓和与化解。
- 范伟邓搴
- 关键词:法律属性社会功用
- 新时代下市场监管体制的变革趋势与优化策略被引量:1
- 2018年
- 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发生了结构性调整,以此为基础建构的市场监管体制理应从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监管主体和监管方式等方面予以革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商事登记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顶层设计、具体制度设计以及实践推进层面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当从立法与改革关系明确、科学化评估制度建立、信用监管配套制度构建、便捷化维权渠道设置等方面作进一步完善。
- 范伟
- 关键词:政府与市场关系
- 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程序规则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5
- 2018年
-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2017年6月27日修改通过,标志着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正式确立和全面推行,也标志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公益诉讼双轨模式的正式形成。"后立法阶段"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以建构适用明晰的程序规则体系为应然走向。在程序规则体系建构模式上,应当选择在既有的行政诉讼框架下作合目的性的适当调整。同时,应当检视"两高解释"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试点中的既有程序规则,做好实践反思和经验提取,并依照诉讼的时空顺序,分别从诉前程序、起诉与受理程序、审理程序和执行程序四个方面展开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规则体系的具体设计。
- 范伟
- 关键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 我国地方性湿地保护立法的现状反思与完善路径被引量:5
- 2017年
-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美丽中国"已成为中国人的梦想。湿地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专项立法对其予以保护是必然的选择。目前,尚无国家层面上的湿地保护单行法律,地方性湿地保护条例已有22部,但大多存在着相关概念定义模糊、立法理念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当明确湿地的法律概念、遵循科学的立法理念、健全湿地保护的管理体制等助力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
- 范伟邓搴
- 关键词:湿地保护条例
- 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的法律属性及其司法审查进路被引量:10
- 2019年
- 法定起诉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是行政诉权从应然向实然转化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说观点将起诉期限定性为起诉条件存在明显的功能性缺陷,一方面,造成起诉条件高阶化,使行政诉讼陷入"立案难"困境;另一方面,法院对起诉期限的审查具有封闭性,当事人诉讼程序权利保障堪忧。起诉期限应当定性为诉讼要件中的狭义诉的利益,并在遵循我国司法规律及"先程序、后实体"审查原则的基础上,对其司法审查机制作出优化设计,以实现对现实困境的回应。具体而言,应当在开庭审理阶段率先对起诉期限等诉讼要件进行审查,若违法,则终结审理,并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若适法,则继续进行实体审理,进而依法作出判决。
- 范伟
- 关键词: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法律属性诉讼要件司法审查
- 行政诉讼电子化的根源阐释与蕴涵剖析——兼论行政诉讼法的应对
- 2017年
- 行政诉讼作为化解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和最后防线,其与代表着高效的互联网技术的交融不可避免。行政诉讼电子化是行政诉讼的内在需求,是应对电子政务浪潮与电子行政行为冲击的应有之义。在实践中,电子民事诉讼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与解决平等主体间纠纷的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电子化应谨慎前行,电子行政诉讼的建立应循序渐进,可由地方先试先行,最终以修改法律文本的形式予以确认。
- 范伟
- 关键词:权益保障行政诉讼法
-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科学内涵之求证
- 2017年
-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固有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面临革新,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应运而生。其科学内涵是指通过签订外包合同的方式,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政府部门,将部分或者全部的生产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市场主体承担,由更为专业的私人部门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公共服务,政府以国家财政资金支付对价并履行监管职责的具有法律意思表示的行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法学视域下应将其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采购服务、行政委托、特许经营、行政许可和公私合作等相关概念作明确区分。
- 邓搴范伟
- 关键词:公共服务外包概念辨析求证
- 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的法律属性及其司法审查进路
- 2019年
- 法定起诉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是行政诉权从应然向实然转化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说观点将起诉期限定性为起诉条件存在明显的功能性缺陷,一方面,造成起诉条件高阶化,使行政诉讼陷入“立案难”困境;另一方面,法院对起诉期限的审查具有封闭性,当事人诉讼程序权利保障堪忧。起诉期限应当定性为诉讼要件中的狭义诉的利益,并在遵循我国司法规律及“先程序、后实体”审查原则的基础上,对其司法审查机制作出优化设计,以实现对现实困境的回应。
- 范伟
- 关键词:起诉期限司法审查行政诉讼法律属性起诉条件行政诉权
-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范围的反思与完善——基于《宁波市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第8、9条分析的展开
- 2017年
- 外包范围是对政府实施公共服务外包进行法律规制的一种事前措施,是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法律的核心制度之一,更是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宁波市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政府服务外包事项的立法文件,其第8、9条规定了"外包范围"。但其存在外包范围窄小、确立标准与确立方式的运用存在结合性误差、立法对启动不明空间的发包权规制过于苛刻、法律术语使用不严谨等问题,这与快速变化的公共服务行政体制改革极不协调。鉴于此,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范围的行政立法应充分吸收其他学科科研成果,完善确立标准并提升其科学性;重构确立方式,优化组合范式,缩小不明空间,拓宽外包范围;完善发包权的审查机制;规范和统一法律术语,提升条文之间的连贯性和匹配性。
- 邓搴范伟
- 关键词:公共服务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