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星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黑色素
  • 2篇黑色素瘤
  • 1篇支原体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人型支原体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标记
  • 1篇体感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干细胞
  • 1篇转移相关基因
  • 1篇脲原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标志物
  • 1篇相关基因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情况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袁定芬
  • 3篇吴星
  • 1篇李培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色素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对与黑色素瘤转移相关的基因芯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索黑色素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公共基因数据库(GEO)中下载与黑色素瘤转移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后,分别通过BRB-Array Tools软件、DAVID在线分析软件、STRING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功能注释、通路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计算网络及各个节点的拓扑特性。结果 BRB分析筛选出196个黑色素瘤转移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133个,下调36个,DAVID分析发现其主要集中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组织细胞间黏附、肥大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和Rap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STRING分析发现了蛋白质网络互作图中的9个关键基因,分别为KRT14、KRT16、KRT1、EGFR、KIT、DSP、DSG1、PKP1、KLK7。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黑色素瘤转移相关基因芯片数据进行2次挖掘,为进一步研究黑色素瘤转移的相关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星袁定芬
关键词:黑色素瘤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BRBARRAY
2011—2015年上海市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感染及其耐药情况,为有效防治支原体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泌尿生殖道标本9 074份,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阳性3 238份(占35.68%),其中UU阳性2 505份(占27.61%)。女性宫颈分泌物、男性尿道分泌物及男性精液支原体阳性率依次为53.19%、33.55%、13.61%。男性和女性分别在26~30岁和16~20岁年龄段支原体阳性率最高。除交沙霉素外,多数大环内酯类药物对UU+MH阳性和MH阳性的耐药率均较高。四环素类药物对UU+MH阳性、UU阳性和MH阳性三者的敏感率均较高(〉95%)。结论上海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在性活跃的人群中高发,且与男性不育有关联。在临床治疗中,可优先考虑采用四环素类药物。
吴星李培袁定芬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耐药性精液
黑色素瘤干细胞标志物研究及其相关治疗:认识与针对性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就目前已发现的黑色素瘤干细胞标记物及其相关的治疗手段做一综述。方法:使用计算机在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关于黑色素瘤干细胞标志物以及黑色素瘤干细胞治疗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关键词为"黑色素瘤干细胞,标志物,治疗",英文检索关键词"melanoma,cancer stem cell,marker,therapy"。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0篇。利用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从肿瘤组织中筛选和分离出肿瘤干细胞对研究肿瘤的生长发展、侵袭转移以及复发耐药的机制至关重要。黑色素瘤干细胞尚无公认的标记物,目前研究较多的有CD20、CD133、CD271、ABCB5和SOX10。黑色素瘤干细胞的相关治疗则主要集中在针对其表面标志物、异常信号通路和微环境等方面。当前,对黑色素瘤干细胞标记物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且其相关性研究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需待更进一步研究。
吴星袁定芬
关键词:黑色素瘤肿瘤干细胞生物学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