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
-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公安厅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不明原因心脏性猝死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不明原因心脏性猝死(unexplained sudden cardiac death,USCD)常规病理学检验缺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法医学领域已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检测基因来探寻死因,并开展心脏性猝死机制相关研究。从分子病理学角度,应用多个层面的生物标志物解析USCD的病因已初现潜力,为USCD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了重要路径。本文概述了USCD相关的基因、RNA和蛋白质与USCD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初探。
- 何享旺李林峰张付云利兵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脏性猝死分子标志物
- 140例法医病理学伤病共存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 2023年
- 伤病共存案件的死因鉴定是法医病理学检验中的难点。本文选取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13~2021年受理的各类伤病共存案例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伤病共存案件占同期死因鉴定案件总数的2.89%,男、女性别比5.09。参与死亡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达71.43%,冠心病占49.29%。三种伤病关系类型中,疾病为主,损伤为辅的占比超一半(65.86%),伤病同等作用的占比最少(12.14%)。案件医疗救治比例高达82.86%。重新鉴定占比10.71%,其中伤后24 h内死亡的重新鉴定案例占比达53.33%,远高于该存活时间在初次鉴定案中20.80%的占比(χ^(2)=13.84,P=0.0002)。本研究揭示了伤病共存案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该类案件的鉴定水平提供了科学数据。
- 麦婷婷吕国丽廖信彪余彦耿廖信彪罗斌余彦耿黄二文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因
- 过劳死的概念、现状及法医病理学思考被引量:9
- 2019年
- 过劳死一词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导致疲劳蓄积,最终诱发潜在疾病的突然发作而死亡。过劳死多发生在30~60岁青壮年人群,因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日本于2001年首次将过劳死列入了工伤范畴,并在社会学和医学领域展开研究,但在法医病理学诊断方面几乎是空白。我国对过劳死的认识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过劳,居世界首位。过劳死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急待社会学和医学层面的系统研究。本文总结过劳死的过去与现状,并从法医病理学角度思考过劳死的司法鉴定中应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 杨博帆史婧卓李倩璟夏凉瓷张付余彦耿肖宁李冬日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血管疾病过劳死
- 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某女,30岁,患精神分裂症13年余,某日因“乱语,自语,哭笑无常,行为怪异3月余”再次入院,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入院后给予喹硫平联合碳酸锂、丙戊酸镁口服和氟哌啶醇肌注治疗,喹硫平逐渐加至治疗量700mg/d、碳酸锂1000mg/d、丙戊酸镁1000mg/d,病情逐渐好转,患者治疗2个月后病情出现反复,加用氯氮平150 mg/d口服后精神症状稍改善,患者于服用氯氮平第7天突发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末端发绀,经抢救无效死亡。
- 田琴张付黄恩平廖家顺缪麒张燕琳谢卫兵李冬日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肺动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形成
- 两次交通事故致死原因及致伤方式鉴定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1案例1.1简要案情张某,女,53岁,某日骑电动自行车先与停靠在路边打开驾驶位车门的小客车发生碰撞后倒地,后又被紧随其后的二轮摩托车碾压,张某当场死亡。而小客车的司机拒不承认其与电动自行车之间存在碰撞。后公安部门委托对电动自行车与小客车是否发生接触碰撞,以及张某的死亡是与小客车有关还是与摩托车的碾压有关进行鉴定。
- 张曼婷汤丽娟缪麒孟运乐余彦耿张付李冬日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致伤方式
- 26例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猝死的病理学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致猝死的病理变化。方法排除外伤、中毒及疾病所致死亡,收集26例不明原因猝死者心脏,采用作者创建的心脏传导系统取材法,常规切片、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26例中见心传导系统有发育不全、结构异常、细胞或组织结构移位和窦房结纤维垫等病变,9例同时具有2~3种类型。16~30岁共21例,占全部样本的80.8%。结论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可能是不明原因青壮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 廖信彪张付宋一璇姚青松曾浩天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脏性猝死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
- CD31在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潜在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2020年
- 近年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比例逐渐升高,人类面临重要挑战,这其中法医病理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动脉夹层是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史不详和死亡率高等特征的一类心源性猝死,易引起家属的质疑及医患纠纷。目前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CD3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特异性标记物,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处,对血管的生成和维持血管内膜结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CD31分子在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潜在影响,为后续探讨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 刘展展韩利杰陈露张付余彦耿徐祥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主动脉夹层心源性猝死
- AIS-ISS评分在法医病理学伤病关系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AIS-ISS评分法在法医病理学伤病关系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方法收集40例法医病理学伤病关系分析案例,对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和AIS-IS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案例中,AIS-ISS评分法与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评定结果相符的案例为36例,占总数的90.0%,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得Kendall相关系数为0.872,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16,均为P <0.01。4例结果不相符,占总数的10.0%,其中3例为外伤后因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或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评定结果为外伤与其死亡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而原发性损伤较轻;另一例其损伤程度较重,同时伴有较严重的自身疾病,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评定结果为外伤与自身疾病共同构成死亡后果,而根据AIS-ISS评分法得出外伤与死亡后果之间存在主要因果关系。结论两种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反映AIS-ISS评分法在法医病理学伤病关系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除了在外伤后因肺动脉血栓栓塞或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致死的案例中存在局限性之外,AIS-ISS评分法在伤病关系分析中对明确外伤对死亡结果的影响程度方面更具优势,并且AIS-ISS评分法对人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损伤进行了量化和分级,其更具客观性,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 孙乐平缪麒王殿深张付余彦耿缪启锋张曼婷汤丽娟赵卫东李冬日
- 关键词:外伤疾病伤病关系法医病理学
- 钝性暴力、心肺复苏、急性心梗致心脏破裂及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钝性暴力、急性心梗及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为法医病理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中心自2013~2017年法医病理解剖心脏破裂案例共44例,包括心包完整的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11例、心梗致心脏破裂9例、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4例及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20例,分别对心脏破裂部位的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心包积液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形态多样,部位不确定,可有多处破裂,大多伴有肋骨或胸骨骨折,心包积液量可多可少,镜下见出血、心肌收缩带坏死等病理学改变。心肺复苏所致心脏破裂部位均位于右心室前壁靠近心尖处,略呈斜行,伴有肋骨骨折或胸骨骨折,心包积血量少且没有凝血块,镜下仅见少许出血。心梗致心脏破裂心包积血量多并伴有凝血块,与心肺复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心脏破裂部位均位于左室壁,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及附壁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心包积血量多并伴有凝血块,显著高于钝性暴力、心梗及心肺复苏(P<0.05)。结论心脏破裂处的出血、炎细胞浸润、附壁血栓形成等及心包积血中有凝血块是生前损伤的依据。
- 王殿深张付孟运乐余彦耿周恺孙乐平缪麒李冬日
- 关键词:钝性暴力心肺复苏心脏破裂
- 甲基苯丙胺所致的大鼠神经毒性损伤及nNOS抑制剂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甲基苯丙胺(METH)所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ETH中毒动物模型,并给予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预处理,观察各组间动物行为学的变化,并检测nNOS表达、多巴胺(DA)含量、硝基化蛋白表达及凋亡等指标。结果 METH组大鼠纹状体中n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METH+7-NI组nNOS表达水平较METH组明显降低。METH组DA明显降低(P<0.01),而METH+7-NI组、7-NI组与对照组比较,DA无差异(P>0.05)。METH组硝基化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METH+7-NI组硝基化蛋白表达较METH组明显降低(P<0.05)。METH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而7-NI对凋亡的增高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与METH组相比P<0.01)。METH组和METH+7-NI组的动物刻板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7-NI和对照组(P<0.01),METH、METH+7-NI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TH可导致大鼠大脑纹状体nNOS蛋白表达水平增高、DA含量的降低、硝基化蛋白水平升高及细胞凋亡增多等多种神经毒性表现,7-NI能部分减轻其神经毒性作用。METH明显增加大鼠的不自主刻板运动,而应用7-NI预处理后,对刻板行为的改善并不明显。
- 徐静涛张付杨幸怡谢卫兵李丽增刘超王慧君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7-硝基吲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