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娴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疗效及安全
  • 3篇疗效及安全性...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安全性
  • 2篇代谢
  • 2篇药学
  • 2篇药学服务
  • 2篇妊娠
  • 2篇妊娠期
  • 2篇妊娠期糖尿病
  • 2篇他汀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托吡酯
  • 2篇癫痫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急性

机构

  • 13篇成都市第一人...
  • 7篇佳木斯市中心...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张娴
  • 4篇罗林
  • 1篇邓继红
  • 1篇戴丹
  • 1篇张伟霞

传媒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海峡药学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药师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人的药学服务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心衰)病人中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3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病人的治疗,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协助医师完善治疗方案,提出药物治疗方面的建议,进行药学服务。结果:病人症状明显改善,心衰得以控制,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将药学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药物治疗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病人安全、有效用药。
琚娜娜罗林张娴张伟霞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高血压
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6.01~2017.12期间于我院治疗的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A组及观察B组各30例,观察A组使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观察B组使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治疗周期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儿童智力量表(WISC-R)中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A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90.00%)与观察B组有效率(86.67%)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FIQ、VIQ评分均有提高,经治疗后,两组患儿VIQ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A组患儿FIQ评分明显高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儿童癫痫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相当,适合儿童癫痫临床治疗推广。
于莹张娴
关键词:奥卡西平儿童癫痫
参附注射液致严重药疹1例
目的 观察我院1例由参附注射液造成的严重过敏反应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结合本案例实际情况,查阅参考文献,对此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不合理用药、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 临床应合理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
张娴
妊娠早期黄体酮的使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使用黄体酮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妊娠早期被诊断为先兆流产的孕妇654例,其中接受黄体酮治疗的214例为给药组,未接受黄体酮治疗的4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GDM发生率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异常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黄体酮的使用对GDM的影响。结果给药组GDM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3%vs.16.4%,P<0.01),空腹血糖异常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2.1%vs.7.7%,P>0.05),服糖后1 h、2 h血糖异常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14.5%vs.6.8%,P<0.01;15.9%vs.7.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早期使用黄体酮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OR=2.300,95%CI:1.549~3.417,P<0.01)。结论妊娠早期使用黄体酮与GDM的发病率有相关性,且主要影响餐后血糖。
张娴侯晓怡琚娜娜张代维熊华蓉邓继红戴丹罗林
关键词:黄体酮妊娠初期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2组患者均予标准化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强化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减小,血清CRP、IL-6及MMP-9均较对照组下降,组间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适合临床推广。
于莹张娴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血脂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药学服务被引量:4
2021年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目前的治疗方案以急性期止血、纠正贫血、给予雌孕激素调节月经周期,改善子宫内膜等为主。本文介绍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生理特点及基础疾病,分析医师初始治疗方案疗效不佳的原因,从药学角度提出新的治疗方案,最终被医师采纳并成功救治患者。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个体化用药方面的临床价值,同时积累了临床治疗经验并为将来救治相同类型的病患提供借鉴和参考。
张娴毕娟张丹罗林
关键词:子宫异常出血药学服务用药安全
托吡酯对青中年偏头痛患者神经元放电及颅底动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青中年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青中年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8 w,对比两组患者头痛发作、脑电图和颅底动脉血液流变学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α波频率变慢、δ波增多和θ波增多发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托吡酯可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元放电及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适合临床推广。
于莹张娴
关键词:托吡酯偏头痛神经元放电血流速度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周,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血液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则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于莹张娴
关键词:丁苯酞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
普拉克索对脑梗死后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对脑梗死后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治疗的86例脑梗死后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予改善循环、抗凝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普拉克索治疗,两组治疗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UPDRSⅡ、Ⅲ评分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Ⅱ、Ⅲ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PDRSⅡ、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水平均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与观察组(13.9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拉克索治疗脑梗死后帕金森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
于莹张娴
关键词:帕金森脑梗死安全性
阿司匹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经阿司匹林治疗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6年2家医疗机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病历数据并进行随访,获取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用药、复发等信息,进行精神状态评分,以Morisky量表评价患者依从性。研究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876例患者完成研究。单变量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合并有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精神状态不佳和依从性差可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年内的复发生率(P<0.05)。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高血压[回归系数的标准化估计(SE)=3.731 0,优势比(OR)=3.549 3],其次是依从性(SE=-2.916 4,OR=0.454 1)。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2 9,预测准确率为71.36%,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结论影响经阿司匹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因素较多,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患者的预测。
于莹张娴付尧
关键词:阿司匹林卒中服药依从性LOGISTIC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