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娟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鼎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2篇阴道
  • 2篇阴道炎
  • 2篇念珠菌
  • 2篇康唑
  • 2篇口服
  • 2篇氟康唑
  • 2篇复发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治...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异前列腺素
  • 1篇阴道炎患者
  • 1篇孕激素
  • 1篇再次妊娠
  • 1篇再次妊娠分娩

机构

  • 7篇福鼎市医院

作者

  • 7篇张文娟
  • 2篇马海燕
  • 1篇张少玉
  • 1篇黄婷婷
  • 1篇马婷婷
  • 1篇黄玉萍
  • 1篇李晓岚

传媒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对sFlt-1和sEng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对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0月于福建省福鼎市医院进行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0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sFlt-1、sEng)水平、超声血流参数[子宫动脉平均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S/D)]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常规组的75.00%(χ^(2)=8.362,P=0.00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周后,2组患者血清sFlt-1、sEng水平与PI、RI、S/D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8%(1/48),低于常规组的14.58%(7/48)(χ^(2)=4.909,P=0.027)。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血管内皮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马海燕马婷婷张文娟
关键词:子痫前期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氟康唑口服辅助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在外用达克宁栓局部用药的基础上加以口服氟康唑对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未孕、非哺乳期的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洁尔阴洗剂和外用达克宁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口服,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临床表现(白带异常、黏膜充血、外阴瘙痒、镜检阳性率)以及治疗后1、2、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表现明显者和涂片结果阳性者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包括复发并接受治疗者)3个月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康唑和达克宁均对念珠菌阴道炎有良好的疗效,且两者联用后安全性可、抗念珠菌感染效果更佳。
陈晶晶王曼舒张文娟
关键词:氟康唑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达克宁
氟康唑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口服氟康唑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氟康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局部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同时间段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瘙痒、烧灼感、分泌物异常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1、2、3个月内复发性念珠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口服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降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曼舒张文娟陈晶晶
关键词:复发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妇科良性疾病上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各大医学杂志出版社网站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并在PubMed、Google Scholar上追索相关文献。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3软件合并分析术后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指标。结果:最终纳入5篇符合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共494例患者:传统腹腔镜组23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258例。Meta分析表明:与传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术中并发症(RR=1.45,95%CI [0.70-2.98],P=0.31)、术后并发症(RR=0.68,95%CI[0.41,1.14],P=0.14)、手术时间(WMD=20.31,95%CI [-34.35,74.96],P=0.47)、住院时间(WMD=-0.25,95%CI[-0.93,0.44],P=0.48)及中转率(RR=0.84,95%CI[0.4,3.0],P=0.79)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妇科良性适应证中,对比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不能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率及手术中转率,也不能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治疗妇科良性疾病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与传统腹腔镜对比没有明显优势。
马金香张文娟黄婷婷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META分析
二甲双胍辅助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并胰岛素抵抗的可行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并胰岛素抵抗的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孕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纳孕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分泌功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内分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分泌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辅助治疗药物有显著效果,联合孕激素可以有效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文娟陈晶晶王曼舒
关键词:二甲双胍孕激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胰岛素抵抗
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二胎政策下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140例,分析产妇临床资料,了解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 14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中,92例(65.71%)选择剖宫产,48例(34.29%)选择自然分娩。2组产妇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剖宫产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剖宫产产妇(P<0.01)。自然分娩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1例(2.08%),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9例(9.78%)。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下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需严格掌握阴道指征,监测产程,有利于降低产褥期感染率,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影响新生儿健康。
马海燕张少玉张文娟
关键词:二胎政策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子宫颈癌患者血清6-异前列腺素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测6-异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在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科确诊为子宫颈癌的(25例)患者血清中6-k-PGF1α的表达水平和正常宫颈(15例)及癌前病变(44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并探讨6-k-PGF1α与子宫颈癌的关系,其中CINⅠ患者12例,CINⅡ患者14例,CINⅢ患者18例。结果①子宫颈癌前病变组(CIN)以及子宫颈癌组血清中6-k-PG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P<0.05);②子宫颈癌组血清中6-k-PG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组(CIN)(P<0.05);③CINⅢ组血清中6-k-PG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CINI或CINⅡ组(P<0.05),而CINⅠ与CINⅡ组患者之间血清6-k-PGF1α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癌前病变(CIN)患者以及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6-k-PGF1α的表达明显升高,其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及恶性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血清中6-k-PGF1α的表达水平对于提示子宫颈的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子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及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黄玉萍李晓岚张文娟
关键词:子宫颈癌6-K-PGF1Α恶性程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