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小平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人格
  • 1篇性格
  • 1篇性格分析
  • 1篇人物性格
  • 1篇人物性格分析
  • 1篇生态文学
  • 1篇视域
  • 1篇女主人公
  • 1篇人格面具
  • 1篇人格重塑
  • 1篇主人
  • 1篇主人公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发现
  • 1篇文学
  • 1篇现代主义
  • 1篇小说
  • 1篇理论资源
  • 1篇面具
  • 1篇精神分析学

机构

  • 4篇集美大学

作者

  • 4篇林小平

传媒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型批判视域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以《灿烂千阳》女主人公玛丽雅姆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原型批判是在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其最重要的三个心理原型:阴影人格、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在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以玛丽雅姆为典型代表的传统阿富汗女性的心理与人格中,坚忍与脆弱、冷酷与慈爱、粗暴与温柔等看似矛盾对立的品性融于一体,呈现出了复杂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性格特征。作者从玛丽雅姆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发散开去,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生命的可贵与脆弱,以及阿富汗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社会现状,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乱中的阿富汗的深切关怀。
林小平
关键词:《灿烂千阳》人格面具
自我发现与人格重塑——《天黑前的夏天》的精神分析学解读被引量:1
2016年
女性主义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名作《天黑前的夏天》准确生动地摹写了中年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遭逢的心理危机,并显示出了作者对人类精神生活处境的透彻理解与忧患意识。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本我""自我"及"超我"理论为主要依据,剖析小说女主人公凯特·布朗的心路历程及其行为表现,即可看出:凯特的种种社会遭际与心理变化,都折射出了其个性心理中"自我""本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由"自我"的分裂导致的多重人格,最后则由其"超我"促成了凯特凤凰涅槃一般的自我发现与人格重塑。从精神分析学原理对这一文本展开探讨,似乎更能揭示出该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发展机制以及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深意。
林小平
关键词:《天黑前的夏天》
论我国生态文学的传统生态伦理资源被引量:1
2009年
生态伦理是生态文学价值体系的基础,而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既是生态文学的主要特征,也是生态文学价值体系中基本的生态伦理要素。我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智慧不仅具有浓烈的生态责任意识和文明批判精神以及美好的生态理想设计,而且也蕴含着一定的生态预警思想,为我国生态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繁荣提供了丰厚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生态文明土壤,是十分可贵的理论资源。
林小平
关键词:生态文学理论资源
后现代的“恐怖”演绎——恐怖小说《丽赛的故事》的后现代主义解析被引量:1
2011年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小说《丽赛的故事》中,通过对女主人公丽赛与其亡夫在生死两隔的异度时空之间自由交流的情境展开后现代叙述,为读者悉心打造了一个充满深爱、悬疑而又血腥的恐怖的情感故事。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与恐怖小说创作手法结合,既能增加恐怖效果,又能以"恐怖"的方式推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林小平
关键词:恐怖小说后现代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