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伟
- 作品数:17 被引量:25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太阳辐射对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凋落物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动态。太阳辐射不仅是陆地植被光合固碳和生产力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而且能够通过光降解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有机质分解,促进温室气体排放,加快生态系统碳周转。光降解近些年被证实为凋落物分解的另一关键驱动因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丰富和发展凋落物分解理论,本文综述了光降解的作用机理,归纳了其主要驱动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尺度上凋落物光降解对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光降解作用主要包括光矿化、光抑制和光促进过程,这3种作用机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光降解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程度与太阳辐射特征、凋落物性状、温度、水分、微生物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光降解作用更加复杂。最后,本综述甄别了凋落物光降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着重强调需要深入探究光降解作用途径及其内在机制,量化光降解与环境因子交互效应,并对传统碳周转模型进行优化。
- 张娟娟李星志王亚楠邓娇娇周莉周旺明于大炮于大炮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凋落物分解光降解气候变化
- 凋落物分解对太阳辐射的纬度性响应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太阳辐射的光降解作用被证实是凋落物分解的一个重要控制因子,但过去单一气候样点的研究结果无法量化太阳辐射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相对贡献。鉴于此,本研究从南至北,以10个纬度为间隔,依次选择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鹤山站,南亚热带气候)、河南信阳鸡公山生态研究站(鸡公山站,北亚热带气候)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大青沟站,温带气候)为样点,选用初始性状差异显著的山杨和长白落叶松凋落物作为标准化样品,开展原位光谱滤除的凋落物分解试验,设置全光照、滤除紫外线(UV)-B和滤除紫外线及蓝光3种光谱处理,研究沿纬度梯度凋落物光降解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过近1年的分解,全光照处理下山杨和长白落叶松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在鹤山站最低(分别为30.2%和36.3%),在鸡公山站最高(分别为37.3%和45.8%)。全光照处理下凋落物干重剩余率最低,显著低于滤除UV-B处理和滤除紫外线及蓝光处理。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及蓝光波段对山杨和长白落叶松凋落物质量损失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贡献分别为59.7%和57.0%(鹤山站)、46.4%和42.1%(鸡公山站)以及39.0%和45.9%(大青沟站),且UV-A及蓝光(315~500 nm)的贡献大于UV-B(280~315 nm)的贡献;累积辐照量、土壤温度、湿度是影响凋落物光降解的主要因子。
- 吴金桔苏宝玲李星志孙学凯谭向平聂彦霞杜文芝邹仁双邓娇娇周莉周莉王庆伟
- 关键词:碳循环太阳辐射凋落物分解
- 以“塔群”为核心的“立体-全息”森林生态系统信息化观测研究方法体系被引量:2
- 2023年
- 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在时空尺度上朝着更宏观和更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传统的观测研究方法或模式已不适合现代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当前森林生态观测科研范式亟需变革。本文基于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尔塔群”,提出以塔(群)为核心的“天-空-塔-地”一体化观测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主/被动星载遥感(天)、无人机+激光雷达+多/高光谱传感器的近地面遥感(空)、塔群或单塔(塔)、长期固定样地群(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获取、传输、运算、分析与展示,形成“立体-全息”森林生态系统信息化观测研究方法体系。该研究方法体系旨在促进森林生态学或生态系统生态学、林学等领域知识创新,探索科研范式变革提供实现途径;并为地理学、遥感科学和边界层气象学等学科提供参考。
- 朱教君高添高添孙一荣张金鑫刘志华孙一荣卢德亮孙涛刘志华于立忠杨凯宋立宁郑晓王绪高闫巧玲梁宇杨凯刘利芳宋立宁刘华琪郑晓李秀芬王绪高王庆伟
- 关键词:全息激光雷达
- 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碳贮量被引量:40
- 2011年
- 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10、12、15、26和61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中乔木、草本和植被总体碳储量,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植被碳库贮量变化.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碳库贮量逐渐增加,61 a时达105.69 t.hm-2,碳汇作用显著;15~26 a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能力最强.其中,树干碳库贮量占乔木碳库总贮量的54.3%~73.9%,且随林龄增加,其碳库比率和碳密度增加;其余器官碳库比率随林龄增加而减小,碳密度则逐渐增加,直至趋于平衡或末期略有减少.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轮伐期以≥60 a为宜.
- 齐光王庆礼王新闯齐麟王庆伟叶雨静代力民
-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生物量碳密度人工林经营
- 长白山岳桦高山林线形成机理研究与展望
- 高山林线作为郁闭森林与高山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是极端环境条件下树木生存的上限,对气候及其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变化对高山树木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也必然反映在这样的生态界面上.高山岳桦林线分布于我国气候变化明显...
- 于大炮王庆伟刘佳庆王晓雨周旺明
- 关键词:气候因子养分积雪
- 光质对黄芩生长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冠层光谱组成的差异显著影响着林下植物生长和功能性状的表达。本文采用全光谱、紫外⁃A(UV⁃A)辐射、蓝光、绿光、红光等不同LED定制光源对黄芩幼苗进行培养,研究林下药用植物黄芩生长、形态发育、生物量分配、生理特征以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特征,旨在探究适合其产量与品质提升的最佳光环境,为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与全光谱相比,UV⁃A显著降低了黄芩株高、地径、叶片厚度和叶面积比,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红光显著降低了黄芩地径、生物量、光系统Ⅱ的有效量子产量(ФPSⅡ)及总黄酮浓度;蓝光下黄岑的根长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分别上升了48.0%和10.8%,而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20.0%和31.6%,其余主要生理生化性状均与全光谱下响应一致。蓝光在黄芩光合功能维持、生物量积累及次生代谢物合成方面起促进作用,而红光和UV⁃A在黄芩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方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黄芩种植可适当增加蓝光的配比,以提高其产量与品质。
- 杨颜萌张家兴李亚茹马靖然王铎靳占才谢路路邓娇娇叶吉于大炮王庆伟
- 关键词:冠层光谱次生代谢产物功能性状
- 冠层光谱组成对红松和蒙古栎幼苗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本研究选择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和蒙古栎幼苗为对象,研究其植株形态、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对5种光谱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红松与蒙古栎的形态结构与生长主要受蓝光与紫外B区(UV-B)辐射调控。滤除蓝光后两种幼苗的植株叶面积比和相对生长速率均显著降低,而滤除UV-B辐射显著增加了红松的叶面积比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上升了41.8%和47.7%,降低了蒙古栎的株高、总叶面积和生物量积累。滤除UV-B辐射显著降低了2种幼苗的光合荧光调节能力,红松的下降幅度较低,其非调节性耗散的量子产量(Φ_(NO))升高31.6%,反映光合荧光调节能力的Φ_(NPQ)/Φ_(NO)值降低37.5%。2个树种幼苗具有明显不同的光谱适应策略,蒙古栎幼苗偏向于利用光谱变化调整自身形态增加光捕获能力,而红松更注重调整光合荧光特征以提高碳同化效率。
- 马靖然王亚楠常璐邓娇娇周旺明于大炮王庆伟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光质生物量分配表型可塑性
- 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被引量:120
- 2010年
- 气候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显著影响着植物的生产力以及水分运移和利用格局,改变植物个体、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终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开展植物WUE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陆地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策,从而为应对全球变化提供新的依据.本文从叶片、个体、群体或生态系统等不同尺度简要介绍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着重综述了气候变暖、CO2浓度升高、降水变化和氮沉降等重要气候因子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WUE的影响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WUE变化特征及生存适应策略,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WUE的研究进行展望.
- 王庆伟于大炮代力民周莉周旺明齐光齐麟叶雨静
-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CO2降水变化稳定碳同位素
- 长白山北坡气温的垂直变化被引量:15
- 2013年
- 利用HOBO 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长白山北坡6个海拔梯度的气温,间隔30min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长白山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3℃/100m。平均最高气温及全年日平均气温沿着海拔梯度成二次曲线性变化,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海拔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极端温度沿海拔高度变化不明显。月平均日较差沿着海拔高度显著降低,中低海拔月平均日较差值较大。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沿海拔高度呈二次曲线性变化,且这些积温天数都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变化速率约为4d/100m。
- 田杰王庆伟于大炮周莉代力民
- 关键词:垂直梯度气温分布长白山北坡
- 海拔梯度对长白山北坡岳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1年
- 以分布于长白山北坡海拔1800~2050m的岳桦林为对象,以叶片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作为岳桦长期水分利用效率指示值,探讨海拔梯度对岳桦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岳桦林土壤体积含水量、比叶质量极显著增加,而叶片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显著降低;岳桦叶片δ13C值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增幅为1.013‰·(100m)-1,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比叶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土壤平均温度、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不是长白山林线的唯一限制性因子,海拔梯度上水热条件的差异及其交互作用可能造成岳桦生长期间的生理干旱.
- 王庆伟齐麟田杰周旺明丁宏于大炮代力民
- 关键词:海拔水分胁迫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