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海莹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联合对角化
  • 2篇盲波束形成
  • 2篇累积量
  • 2篇波束
  • 2篇波束形成
  • 1篇跳频
  • 1篇网台分选
  • 1篇盲源分离

机构

  • 3篇杭州电子科技...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3篇翟海莹
  • 2篇杨小牛
  • 2篇王文勇
  • 1篇王文勇

传媒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电子科学...
  • 1篇第一届研究生...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盲波束形成
2008年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盲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预白化,直接对阵列接收信号的四阶累积量矩阵进行联合对角化,得到非正交的分离矩阵,避免了由白化引入的误差。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低信噪比下相比于JADE算法有更好的分离效果,而且该算法还可以通过增加采样数据点长度来提高分离性能。
翟海莹杨小牛王文勇
关键词:波束形成联合对角化累积量
基于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盲波束形成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盲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预白化,直接对阵列接收信号的四阶累积量矩阵进行联合对角化,得到非正交的分离矩阵,避免了由白化引入的误差。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低信噪比下相比于JADE算法有更好...
翟海莹杨小牛王文勇
关键词:波束形成联合对角化累积量
基于盲源分离的跳频网台分选被引量:14
2008年
盲源分离在跳频网台分选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应用受到噪声、信号功率差异和信号相对带宽等因素的影响。首先实验验证了盲源分离在跳频网台分选中应用的可行性;接着,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分离效果的原因;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并指出了要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噪声、信号功率比和信号相对带宽需要满足的数值条件。
翟海莹杨小牛王文勇
关键词:盲源分离网台分选跳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