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作品数:6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IL-17/IL-23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18年 IL-17/IL-23作为机体免疫调节因子,分别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协同,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程度的作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后发展而来的一种免疫性疾病。随着近几年对CHB免疫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IL-17/IL-23信号通路在CH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提出,以此为CHB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贾冠华 游晶 刘怀鄂 丁洁 靳智 许峰关键词:IL-17 IL-23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调节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FoxP3 mRNA表达和相关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水平的变化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 许峰关键词:TREG细胞 FOXP3 IL-10 文献传递 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内质网应激因子HSP47、XBP-1S、GRP78的血清含量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女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内质网应激蛋白HSP47、XBP-1S、GRP78的血清含量与男性患者的差异。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356例,取发病后24 h内静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HSP47、XBP-1S、GRP78浓度,分为女性组(n=116),男性组(n=240)。临床资料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女性患者组的发病年龄大于男性患者组(P<0.05);(2)女性患者组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男性患者组(P<0.05);(3)女性患者组血清中XBP-1S含量高于男性患者组(P=0.023,P<0.05);女性患者组血清中HSP47、GRP78含量与男性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女性患者组血清GLU水平、BNP水平高于男性患者组(P<0.05),女性患者组HCY(mmol/L)、CREA(mmol/L)、尿酸(mmol/L)、eGFRm水平低于男性组(P<0.05);(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率47.4%高于男性组发病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有较男性患者发病年龄高、血清GLU、BNP含量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率女性组高,其发病24 h内具有更高的内质网应激蛋白XBP-1S水平;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HCY、CREA、尿酸、eGFRm水平高于女性组。 田倪妮 张鸿青 田敏 吕彩萍 杨斌 许峰 李宏键 潘兴华关键词:女性 IL-17、Foxp3^+Treg和IL-17^+Foxp3^+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16年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regulatory T cell,Foxp3^+Treg)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分别与其他因子相互协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一种新型细胞即IL-17^+Foxp3^+T细胞在维持免疫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进一步研究IL-17、Foxp3^+Treg和IL-17^+Foxp3^+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可以为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近年来IL-17、Foxp3^+Treg和IL-17^+Foxp3^+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丁洁 游晶 刘怀鄂 靳智 许峰 贾冠华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 FOXP3^+调节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IL-23/IL-17信号通路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及抗病毒治疗后患者IL-23/IL-17信号通路活性变化,本研究以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1例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相同时间段体检健康者2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48周时根据HBeAg变化将其分为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和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患者血清HBV-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应用qRT-PCR法测定外周血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γt,RORγt)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17与IL-23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B组Th17、RORγt、IL-17和IL-23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8周后Th17、RORγt、IL-17和IL-23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V-DNA检测不到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94.6%、80.2%和18.0%。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组Th17、RORγt、IL-17和IL-23水平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综上,本研究发现IL-23/IL-17信号通路参与了CHB患者的炎症反应过程,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Th17、RORγt、IL-17和IL-23水平,进而通过IL-23/IL-17信号通路有限度地控制肝脏病程进展。 丁洁 王丹 刘怀鄂 兰青 游晶 陈红英 靳智 许峰 贾冠华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药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冠脉内超声评价冠脉斑块稳定性与组织因子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下的表现特征,并进一步研究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 许峰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粥样斑块 血管内超声 血浆组织因子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