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花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静音式氧气湿化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静音式氧气湿化装置,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氧气湿化瓶,所述氧气湿化瓶的外壳设有对称设置的外壳,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外壳的底部设有同一个外壳,外壳的底部设有对接套,对接套的内侧与...
- 陆金花王一琳刘海燕
-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评价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分析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 在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6月老年医学科共217例住院患者的TEG、常规凝血指标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将TEG检测的各参数结果 与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 TEG检测的凝血反应时间(R)和APTT呈线性相关(r=0.224,P<0.05);凝血形成时间(K)、凝块形成速率(α-Angle)、血栓最大振幅(MA)和FIB呈线性相关(r=-0.354、0.317、0.542,P<0.05);K、α-Angle、MA和PLT呈线性相关(r=-0.357、0.335、0.414,P<0.05).K、α-Angle、MA和FIB间存在一致性(Kappa=0.141、0.160、0.606,P<0.05);K、MA和PLT间存在一致性(Kappa=0.142、0.263,P<0.05).结论 TEG检测和常规凝血四项在评价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凝血功能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一致性较弱,两种方法 无法相互替代,两者联用能更好地反映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凝血状态.
- 陆金花陈钰李建中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 一种无创呼吸面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创呼吸面罩,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面罩本体、氧气导管和固定带,面罩本体上设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供用于安装插接结构,插接结构轴向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供用于插入导管穿过;插接结构包括...
- 陆金花张代义浦剑虹唐海英
-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高龄2型糖尿病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n=72)和不稳定斑块组(n=78)。检查凝血常规、血常规及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分析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间各凝血指标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对不稳定斑块组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凝血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P<0.05),而服用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患者比例、血凝块形成时间(clotting time,K)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DL-C及MA是高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较高水平的LDL-C和MA是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服用他汀及抗血小板药物可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
- 陆金花贺明庆李建中
- 关键词:高龄2型糖尿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凝血功能
- 一种无创呼吸面罩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创呼吸面罩,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面罩本体、氧气导管和固定带,面罩本体上设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供用于安装插接结构,插接结构轴向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供用于插入导管穿过;插接结构...
- 陆金花张代义浦剑虹唐海英
- 高血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高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下尿路症状相关性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高龄高血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方法79例高龄高血压伴BPH患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仪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前列腺B超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并评估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进一步细分为储尿期症状评分和排尿期症状评分)。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与IPSS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79例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h-s 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 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 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 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 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 BP)分别为(134.6±13.4)、(71.7±6.8)、(135.0±13.9)、(72.4±8.0)、(131.8±15.3)、(68.3±8.7)mm Hg,79例患者IPSS评分为(15.9±8.9)分,其中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分别为(11.3±7.7)、(7.6±5.8)分。老年高血压合并BPH患者储尿期症状评分与24 h-s BP、n-s BP呈正相关(r=0.352,0.396;P均<0.05),前列腺体积与n-s BP呈正相关(r=0.276,P<0.05)。血压控制不佳者(24 hs BP≥130 mm Hg)储尿期症状评分、夜尿次数均大于血压控制良好者(24 h-s BP<130 mm Hg)(P均<0.05)。结论高龄高血压伴BPH患者24h-s BP、n-s BP与储尿期症状有关。控制血压可改善高龄高血压伴BPH患者的储尿期症状。
- 陈钰李建中浦剑虹刘海燕陆金花
- 关键词:高血压良性前列腺增生24小时动态血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 TEG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等凝血指标,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CKD患者273例,将其分为5组,即CKD1期组、CKD2期组、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分析常规凝血功能和TEG等指标在CKD患者各组间的变化。对其中的102例高血压和/或2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选取其中单纯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患者12例,单纯服用氯吡格雷75 mg患者90例,按eGFR分为2组,即eGFR正常组[eGFR≥90 mL/(min•1.73 m^(2))]和eGFR低下组[eGFR<90 mL/(min•1.73 m^(2))],比较两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和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以判断是否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敏感。结果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抗凝血酶Ⅲ(ATⅢ)在CK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肾功能下降,CKD4-5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较CKD1-3期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4-5期组的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均低于CKD1-3期组(P<0.05),CKD4-5期组的夹角(Angle)、血栓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均高于CKD1-3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与各项常规指标、凝血功能及TEG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PT、Fbg、INR、Angel、MA和CI值与eGFR呈负相关(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R、K与eGFR呈正相关(P<0.05)。在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中,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的eGFR正常组(n=6)与eGFR低下组(n=6)之间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7±33.5)%vs(50.3±47.4)%,P>0.05],而单纯服用氯吡格雷的eGFR正常组(n=18)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高于eGFR低下组(n=72)[(58.4±26.3)%vs(39.4±25.0)%,P<0.01]。结论随着肾功能恶化,CKD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可通过TEG与凝血常规等检测方法结合,�
- 王一琳陆金花陈凤玲殷莺黄莺尤冰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
-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评分较斑块积分更能准确预测脑白质病变及认知损害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对比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评分和斑块积分与脑白质病变(WML)及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明确易损性评分是否能更敏感地评估WML及认知损害。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经颈动脉超声证实的20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资料、颈动脉超声及头颅磁共振等影像学数据。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斑块易损性分为稳定组和易损组,计算两组对象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评分及Crouse积分,所有对象均采用Fazekas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分别进行WML视觉评分及认知功能评价,以上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稳定组与易损组之间高血压、Fazekas评分、脑室旁白质病变(PVWML)、深部白质病变(DWML)、MoCA总分、斑块总数、斑块形态、回声特征、均质性及血管狭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易损组高血压比例、斑块总数及斑块各特征评分均高于稳定组,而认知功能评分低于稳定组,且全脑WML、PVWML及DWML均更严重。易损性评分和Crouse积分与Fazekas评分正相关(r=0.23和r=0.26,P<0.05),与MoCA总分显著负相关(r=-0.39和r=-0.3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性评分分别是PVWML、Fazekas评分及MoCA总分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对比颈动脉斑块积分,易损性评分可作为评价WML及认知损害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 张越董凌燕陆金花贺明庆王月菊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斑块易损性斑块积分脑白质病变
- 同伴教育对伴有抑郁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分析同伴教育对伴有抑郁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筛查后,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伴有抑郁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入常规组和同伴组,各30例;同时招募血糖控制较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经培训后为同伴组患者提供一对一同伴支持.经3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的代谢指标、积极程度、自我管理水平、情绪的变化.结果 3个月教育后,同伴组和常规组在糖化血红蛋白[(7.72±1.63)%vs(8.38±1.34)%]、积极度[(65.74±8.67)vs(51.16±9.51)]、自我管理能力[(93.6±11.7)vs(84.7±11.4)]、抑郁状况[(52.12±8.79)vs(59.76±8.46)]等方面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方面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对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抑郁情绪、积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 陈钰浦剑虹刘海燕陆金花李建中
- 关键词:同伴教育老年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
- 老年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特点
- 2014年
- 目的:研究老年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特点,探讨各代谢指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将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n=41)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122),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并测量其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水平。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抽象概括、记忆、语言评分明显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定向力、注意及命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谢综合征组分数与MoCA的得分有一定的相关性(r=-0.13,P=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舒张压与MoCA评分无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其余指标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收缩压是影响MoCA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认知功能受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其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选择特异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代谢指标的异常,而且代谢异常指标的数量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
- 陆金花张洁董凌燕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