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8—2022年蚌埠市HIV异性性传播感染人群时空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8—2022年蚌埠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的时空特征,为艾滋病针对性防控以及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蚌埠市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利用ArcGIS 10.8软件构建病例的地理数据库,进行空间描述,利用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与局部莫兰指数(AnselinLocal Moran's I)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10.1进行空间扫描分析,并用ArcGIS 10.8可视化展示空间聚集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8—2022年蚌埠市共发现438例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男性,大于6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农民,离异或丧偶,性伴侣≥2人分别占78.31%、50.68%、56.39%、73.06%、45.66%和84.47%。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在蚌埠市的分布历年呈现全局空间自相关(Z=2.086,P=0.037;Z=2.111,P=0.035;Z=2.559,P=0.011;Z=2.573,P=0.010;Z=2.113,P=0.033),局部自相关表明应重点关注双忠庙镇、申集镇、小圩镇和城关镇等地区。空间扫描表明2019—2021小圩镇、申集镇等地区出现空间聚集性(RR=13.99,LLR=78.12,P<0.001)。结论2018—2022年蚌埠市病例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出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应重点关注蚌埠市东部小圩镇、申集镇以及中部治淮街道、东升街道等聚集地区。
- 韩解潘阳陈敏马凤昌王祥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异性性传播
- 蚌埠市初中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蚌埠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素质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测查,有效样本306份。结果学生SCL-90平均分为158.87±45.21。总均分为1.76±0.51,阳性项目数39.20±1.73。306例学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显示其总分及9个因子(不含"其他"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的8个因子的分值均较全国常模分值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分值亦较常模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蚌埠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健康促进的理论指导下,对蚌埠市初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 陈军何泽民陈敏王斌赵巧玲乔颖宋天佑
-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
- 2014—2020年安徽省蚌埠市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安徽省蚌埠市恶性肿瘤的死亡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为肿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4—2020年蚌埠市全市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计算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等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别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死亡率的时间趋势特征。[结果] 2014—2020年蚌埠市居民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111.30/10万,标化死亡率为72.02/10万,标化死亡率APC为0.2%(P>0.05),整体趋势平稳;分性别来看,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看,恶性肿瘤死亡率在3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蚌埠市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2.56%;肺癌是男、女性共同的首位死因,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肝癌、胃癌、食管癌的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2.6%、-4.4%和-3.0%);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快速增长(AAPC为6.6%);除肺癌外,其余4种恶性肿瘤男女性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蚌埠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于平稳,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直肠癌死亡出现持续上升趋势;男性、中老年群体是肿瘤防治的重点人群,推行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干预的重要方向。
- 周静静竟广群戴丹陈军陈敏杨芮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