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广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济宁地区汛期冰雹灾害性天气特点及防控对策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济宁地区辖区内的11个国家级气象站1981—2013年汛期(6—9月)逐日冰雹气象资料,总结分析出济宁地区汛期冰雹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际变化、月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为今后济宁地区汛期的冰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并且给出了冰雹气象灾害的处置措施与防控建议。
- 张泽铭李莉侯红运高广强郭振华
- 关键词:冰雹防控对策汛期
- 济宁地区汛期大风灾害性天气特点及防御对策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济宁地区辖区内的11个国家级气象站1981—2013年共33年汛期(6—9月)逐日大风气象资料,总结分析出济宁地区汛期大风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际变化、月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为今后济宁地区汛期的大风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并且给出了大风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 张泽铭宋东王永增高广强
- 关键词:大风防御对策汛期
- 2006—2018年济宁市酸雨资料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分析2006—2018年济宁国家一般气象站共计654个降水样品数据,其中酸雨样品120个,占总样品的18.3%。结果表明,济宁市2006—2018年酸雨污染经历了改善、恶化、再次改善的阶段性变化,但总体趋于改善。济宁市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人为因素、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有关;酸雨属于一种污染性降水,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人类的身体健康、文物建筑及民用设施及附属物等都有较大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影响尤为严重;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引进新技术,多部门联合监测是防治的主要措施。
- 高广强赵京峰侯红运
- 南四湖地区一次秋季连阴雨天气成因分析
- 2017年
- 利用常规资料、NCEP/NCAR 2.5°×2.5°再分析日平均资料和FNL 1°×1°逐6 h日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9月1-7日南四湖地区秋季连阴雨期间环流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连阴雨期间,巴湖至里海一带的阻塞高压维持稳定,200 h Pa东亚西风急流偏北维持,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暖湿气流源源不断为连阴雨提供充足的水气;亚洲中纬度短波槽不断东移、低层低涡切变的辐合维持、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相互作用是连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热带气旋的频繁活动有利于沿副高外围向南四湖地区的水气输送,也为连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水气供应。
- 张泽铭李媛王建波侯红运高广强
- 关键词:连阴雨副热带高压辐合
- 台风环流对远距离暴雨水汽输送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WRF模式对2008年7月17—19日发生在山东省的台风远距离暴雨水汽输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环流不仅有利于低纬度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到山东内陆地区,而且迫使来自孟加拉湾的气流强度和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对远距离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产生重大影响;台风环流对鲁东南地区的水汽贡献远大于鲁西南地区,移除台风环流能间接地增强鲁西南地区的水汽供应;台风环流使远距离降水区水汽辐合范围集中,辐合强度增强,从而增强降水强度。
- 李媛张泽铭高广强丛春华李瑞芬
- 关键词:台风水汽暴雨
- 2010—2018年济宁市雾霾天气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济宁市雾霾天气频现,空气污染问题显著突出。本文对2010—2018年济宁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到的雾和霾等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近9年来月平均雾日最多出现在1月,为4.0 d,占比约27.7%;最少出现在7月,为0.1 d,占比约0.8%。月平均霾日最多出现在12月,为8.7 d,占比约16.0%;最少出现在8月,为0.2 d,占比约0.4%。季平均雾日和霾日最多均出现在冬季,分别为7.9、25.0 d,分别占比约53.4%和44.8%;最少均出现在夏季,分别为0.8、7.2 d,分别占比约为5.3%和12.9%。年雾日和霾日最多均出现在2016年,分别为39、118 d;年雾日最少出现在2010年,为4 d;年霾日最少出现在2012年,为11 d。分析出济宁市雾霾的形成主要与人为、气象和地理等因素有关,人为因素是现阶段的主导因素。雾霾主要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等产生危害。雾霾的防治主要从政策倾斜、人为因素控制、加强监测、技术创新、民众参与等方面开展。
- 高广强赵京峰侯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