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寅

作品数:31 被引量:166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近视
  • 9篇角膜
  • 9篇儿童
  • 7篇近视眼
  • 6篇影响因素
  • 6篇角膜塑形
  • 6篇角膜塑形镜
  • 5篇近视进展
  • 4篇视力
  • 4篇视力低下
  • 4篇屈光
  • 3篇队列研究
  • 3篇学龄
  • 3篇学龄儿童
  • 3篇硬性透气性
  • 3篇视盘
  • 3篇裸眼
  • 3篇户外
  • 3篇户外活动
  • 3篇角膜曲率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市眼科研...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作者

  • 29篇郭寅
  • 15篇唐萍
  • 13篇吕燕云
  • 10篇刘丽娟
  • 9篇冯祎
  • 8篇徐亮
  • 6篇刘立洲
  • 6篇武晶晶
  • 6篇郭伟
  • 5篇傅佳
  • 5篇彭丽
  • 4篇吴敏
  • 4篇米兰
  • 3篇孟梦
  • 2篇魏瑞华
  • 1篇吴立娟
  • 1篇郭秀花
  • 1篇魏文斌
  • 1篇李炜炜
  • 1篇王爽

传媒

  • 11篇眼科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小学龄儿童近视首先发生改变指标的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北京市学龄儿童近视首先发生改变的指标.方法:本研究是以学校为基础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城区)、怀柔区某镇中心小学(郊区)一年级学生382名.2011年进行基线调查,2012年至2016年每年一...
郑攀攀郭寅刘丽娟徐亮
关键词:近视屈光眼轴队列研究
北京市城乡限定学校一、四年级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一、四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设计学校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共调查城乡各一所学校。382名一年级和299名四年级小学生参与研究。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球运动、电脑自动验光、眼前段、眼球生物测量及非散瞳眼底照相。并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项目、用眼时间、户外活动以及社会经济学因素。近视与性别、地区、用眼时间、户外活动及社会经济学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近视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不同的近视定义[等效球镜度(SE)≤-0.50 D,≤-1.00 D,≤-1.50 D,≤-2.00D],本群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分别为48.1%、27.9%、17.5%和11.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SE≤-1.00D)患病率与年龄(P=0.003,OR=1.45)、地区(P=0.000,OR=0.20)、父母近视情况(P=0.000,OR=2.99)、户外运动时间(P=0.013,OR=0.14)、户外休闲时间(P=0.001,OR=0.33)、户外活动时间(P=0.001,OR=0.35)、看电视时间(P=0.008,OR=0.66)、学习时间(P=0.001,OR=1.37)有关。眼轴长度与年龄(P=0.000;标准化系数β:0.28)、身高(P=0.001;β:0.18)、父母近视情况(P=0.03;β:0.09)、地区(P=0.000;β:-0.21)、户外活动时间(P=0.001;β:-0.16)、户外休闲时间(P=0.001;β:-0.15)、学习时间(P=0.02;β:0.10)相关。因此年龄大、城市居住、户外活动少、父母近视、学习时间长者近视患病率高、眼轴长。结论该限定城、乡地区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眼轴长度与年龄、地区、父母近视、学习时间、户外活动等相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儿童的近视患病率。
郭寅刘丽娟徐亮吕燕云唐萍冯祎孟梦
关键词:近视户外活动
近视性屈光参差主导眼的屈光状态及其调节功能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主导眼与近视程度的关系以及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探讨屈光参差的成因及其发展原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8~35岁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59例,根据屈光参差程度,将其分为低度屈光参差(1.00 D≤双眼等效球镜度差≤2.50 D)和高度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差〉2.50 D)两组。方法对各组别患者应用简化双手卡洞法测定双眼中的主导眼眼别。使用综合验光仪测定患者单、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及其比值(PRA/NRA)。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单、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主要指标主导眼眼别与屈光度大的眼别的相关性。单、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及其比值(PRA/NRA),单、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结果低度屈光参差患者26例,主导眼为右眼者22例(84.5%);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4.01±1.96)D,非主导眼为(-3.19±1.80)D,平均参差程度(1.76±0.21)D。主导眼屈光度高于非主导眼(z=-2.37,P=0.02)。高度屈光参差患者33例,主导眼为右眼者21例(63.6%);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3.90±2.84)D,非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3.47±2.20)D,平均参差程度(3.40±0.81)D。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57,P=0.57)。低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正相对调节为(-2.68±1.44)D,非主导眼为(-3.29±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高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正相对调节为(-3.14±1.84)D,非主导眼为(-4.10±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P=0.00)。低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PRA/NRA绝对值为(1.15±0.58),非主导眼为(1.36±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P=0.06);高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PRA/NRA绝对值为(1.34±1.57),非主导眼为(1.7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P=0.00)。结论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
傅佳武晶晶郭寅米兰魏瑞华
关键词:近视屈光参差主导眼
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变化的三年队列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与近视发展特点。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6~7岁学龄儿童167例(167眼)。方法 167例儿童3年2次(2011年、2014年)行眼球生物参数与屈光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取右眼数据),分为非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未确定为近视),新增近视组(2011年检查未近视,2014年检查确定近视),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确定为近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参数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主要指标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CR)、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轴率比(AL/CR)等。结果非近视组105眼2011到2014年SE、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75,P=0.36、0.084),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2.28、-13.94、9.81、-8.18,P=0.000、0.025、0.000、0.000、0.000)。新增近视组45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99),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15.54、3.37、-15.30、11.16、-61.90,P=0.000、0.000、0.002、0.000、0.000)。近视组17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3),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0.70、-2.43、-3.746、4.439、-7.95,P=0.01、0.000、0.027、0.002、0.000、0.000)。3组间2011年SE、AL、ACD、LT、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14、8.89、9.29、4.47、11.76,P=0.000、0.000、0.000、0.013、0.000),非近视组与新增近视组两两比较LT有显著差异;2014年SE、AL、ACD、LT、AL/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85、24.77、11.17、6.63、41.08,P=0.000、0.000、0.000、0.002、0.000)。结论三年随访观察显示,此年龄段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显示SE降低、AL增长、CCT变厚、ACD加深、LT变薄、AL/CR增大等特点,而
吴敏李宁东郭寅李炜炜刘娟唐萍王爽冯祎陈霞
关键词:近视
视盘黄斑距离与儿童近视进展的相关性:北京儿童近视眼调查5年结果
郭寅刘丽娟唐萍冯祎吴敏吕燕云徐亮
近视眼干预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全球范围内近视眼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大量研究开始尝试如何降低近视眼患病率、延缓近视进展,如由最初的药物、框架眼镜,到现在配戴双焦镜、多焦镜、角膜接触镜及角膜塑形术等。随着各个学科的交融,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浓度、不同剂型的药物以及不同材料的镜片对近视眼的影响,虽取得较大进展,但尚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户外活动”作为一个新概念逐渐被人们认识,户外活动的保护作用为近视眼干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近视眼的预防具有复杂性,寻找一种有效、简便并能推广普及的方法对近视眼进行干预,已成为近视眼研究的热点。
郭寅徐亮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
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5年以上的矫正效果、角膜曲率进展以及长期配戴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在北京同仁医院配戴RGPCL超过5年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26例217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依据角膜曲率Ks将圆锥角膜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角膜曲率Ks≤45.0 D者为轻度圆锥角膜组,Ks≥52.0 D者为重度圆锥角膜组,Ks介于二者之间者为中度圆锥角膜组。患者在初次就诊(戴镜前)及每次复查时均行LogMAR视力、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仪、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检查。评估RGPCL镜片配适状态,比较各组患者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SCVA)及RGP矫正视力(RGPVA),以及RGPCL配戴前后角膜表面参数变化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和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戴镜后末次随访的RGPVA分别为0.09±0.17、0.05±0.07和0.0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522,P=0.594);3个组患眼戴镜后末次随访时ΔKs分别为(2.25±5.42)、(0.26±3.44)和(-4.52±3.44)D,ΔKf分别为(2.06±4.98)、(1.02±3.41)和(-2.03±5.05)D,角膜散光变化值分别为(0.19±2.87)、(-0.78±2.84)和(-2.44±3.77)D,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戴镜后末次随访时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值的进展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和重度圆锥角膜组患眼不同区域指数变化值(ΔDSI)分别为-0.33±1.64、0.14±3.01和-2.11±4.28,中央/周围指数变化值(ΔCSI)分别为-0.41±1.07、0.03±2.22和-2.49±4.15,角膜屈折力标准偏差变化值(ΔSDP)分别为-0.43±0.64、-0.02±0.89和-1.67±1.68,圆锥角膜预测指数变化值(ΔKPI)分别为0.00±0.07、0.03±0.09和-0.05±0.11,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
郭寅刘立洲彭丽傅佳唐萍吕燕云郭伟米兰杨永铭武晶晶
关键词:圆锥角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角膜曲率
2017-2018年北京市初中学生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北京市初中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09/2018-05采用多级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初中一年级学生1 405人,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8.8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一方近视(OR=1.879)、父母双方近视(OR=3.245)、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距离<1尺(OR=1.310)、近距离用眼主动休息频率>30 min且≤60 min(OR=1.544)、近距离用眼主动休息频率>60 min(OR=1.527)、无法保证每天做眼保健操(OR=1.633)、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 h且<6.67小时(OR=1.740)、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 h(OR=5.070)是北京市初中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初中学生患近视与遗传因素及用眼行为因素密切相关。
王硕郭秀花郭寅刘丽娟田飞飞桑榆鉴吴立娟
关键词:近视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学生
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对学龄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四年回顾分析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观察8~14岁儿童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后的近视进展情况,评价其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中2011─2014年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PDMLs)、单焦点框架眼镜(SVLs)的217例儿童就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取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镜片类型等相关信息。使用的周边离焦镜片为非球面设计,采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DMLs、SVLs组各44例,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分析。2组儿童近视进展情况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结果:PDMLs组2011─2014年期间每年屈光度进展分别为(-0.85±0.43)D、(-0.60±0.35)D、(-0.64±0.26)D和(-0.53±0.28)D,SVLs组分别为(-0.82±0.42)D、(-0.79±0.44)D、(-0.61±0.40)D和(-0.58±0.33)D。PDMLs组中约59%(26/44)的儿童屈光度进展未超过2.00 D,略高于SVLs组(50%,22/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P=0.12)。对基线屈光度、年龄分组后,2组儿童屈光度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每年屈光度进展与年龄(β=0.06;标准误:0.01;95%CI:0.03,0.09;P<0.001)、镜片类型(β=-0.09;标准误:0.05;95%CI:-0.19,-0.01;P=0.04)相关。结论:与单焦点镜片相比,该设计类型的周边离焦镜片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速度,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郭寅田飞飞吴敏冯祎唐萍吕燕云
眼球壁特发性炎性假瘤误诊巩膜炎一例
2015年
患者男性,53岁,因“右眼眼红、畏光2年”就诊,门诊以“右眼巩膜病变,右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可能性大”收入院。既往史:患者2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巩膜炎”,予糖皮质激素类眼液点眼及局部注射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药物血压稳定。2013年曾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1.0,眼压右眼10mmHg,左眼15mmHg,双眼眼位正,眼球运动可,眼球突出度:右眼14mm,左眼13mm,眶距100mm。
郭寅马建民
关键词:炎性假瘤巩膜炎眼球壁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误诊局部注射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