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脏
  • 1篇调转
  • 1篇动脉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起搏
  • 1篇心室起搏管理
  • 1篇心脏机械
  • 1篇心脏机械瓣膜
  • 1篇心脏机械瓣膜...
  • 1篇心脏机械瓣膜...
  • 1篇心脏机械瓣膜...
  • 1篇心脏起搏
  • 1篇血液相
  • 1篇血液相容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室间隔
  • 1篇室间隔缺损
  • 1篇术后

机构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4篇吴昊
  • 2篇李温斌
  • 2篇肖春晖
  • 1篇张常莹
  • 1篇祝明华
  • 1篇王如兴
  • 1篇李豪侠
  • 1篇陈晓亮
  • 1篇张建卿
  • 1篇徐志伟
  • 1篇谭燕

传媒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问题与前景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后远期通畅率的问题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目的:综述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及制备工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内皮化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至2013年)和万方数据库(2003至2013年)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小口径,制备,静电纺丝,自组装,内皮化";英文检索词为"small-caliber,vascular graft,electrospun,layer-by-layer assembly,endothelialization"。共检索到文献125篇,保留其中41篇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目前已有的小口径血管支架材料包括天然生物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及异种生物材料,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的制备技术主要有静电纺丝、自组装、快速成型、凝胶纺丝等。而促进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方法有很多,不过每种方法都有其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远期通畅率问题。相信随着支架材料的制备技术更加成熟、多元化,人工血管内皮化研究的更进一步深入,小口径人工血管远期通畅率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徐志伟谭燕吴昊李温斌
关键词:人工血管凝胶纺丝通畅率血液相容性内皮化
心室起搏管理减少心室起搏比例的临床随访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心室起搏管理(Managed Ventricular Pacing,MVP)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累计心室起搏比例(cumulative ventricular pacing proportion,Cum VP%)的影响。方法 (1)42例患者植入具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后,分别在常规DDDR和MVP两种工作状态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先以常规DDDR状态工作1个月后,再以MVP状态工作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计算累计心房起搏百分比(Cumulative atrial pacing proportion,Cum AP%)和Cum VP%;(2)计算在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下Cum VP%小于40%的人数比例;(3)了解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传统DDDR模式工作1个月后,42例患者Cum VP%为(95.12±26.32)%。MVP模式工作下第1、6和12个月Cum VP%分别为:(19.63±44.80)%;(17.11±39.63)%;(15.62±46.80)%,(P<0.05);(2)常规DDDR工作状态下Cum VP%小于40%的人数为0;而MVP模式下随访期间分别为(95.21±7.81)%;(96.73±3.20)%;(97.70±2.80)%(P<0.05);(3)随访期间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与传统DDDR模式相比,MVP模式可显著减少Cum VP%。
肖春晖王如兴张常莹吴昊陈晓亮李豪侠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室起搏管理
大动脉根部调转术(Nikaidoh手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大动脉根部调转术(Nikaidoh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探讨该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方式。临床资料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共完成7例大动脉根部调转术(Nikaidoh手术)。患者年龄3-16岁,均为男...
李温斌宋士秋郭海平吴昊张建卿范太兵孔建国吉占全
关键词: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左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
文献传递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以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为1.8~2.5下华法林用量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AMHVR)后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为1.8~2.5下华法林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实施AMHVR后用华法林抗凝的119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资料109例(91.6%)。患者术后均采用华法林至少3个月,首剂量3.75~5.00mg/d,随后以INR 1.80~2.50为目标调整用量,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109例应用华法林维持剂量1.25~3.50mg/d,INR为1.8~2.5;随访时间3~12个月,出现治疗并发症17例(15.6%)。不同年龄、是否伴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维持量差别较大。结论 AMHVR后INR维持在1.8~2.5为理想范围,华法林安全剂量1.25~3.50mg/d,但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是否伴心房颤动。
吴昊肖春晖祝明华
关键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国际标准化比值华法林抗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