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比较改良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诊疗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19例,A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B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2.73±15.11) min,明显少于B组的(107.40±16.14) min,术中出血量为(424.6±76.33) m L,明显少于B组的(535.8±72.83)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下地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更有优势。
- 陆细红胡波涌叶俊杰王岳桂陈志刚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疗效
-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评价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CTPF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行单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下肢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2周及术后24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改善CTPF患者术后下肢功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 王岳桂陈志刚叶俊杰陆细红胡波涌
- 关键词: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下肢功能
- 诱导痰查出咽拭子5次假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总结1例通过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查出咽拭子假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方法 1例经5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均为阴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测核酸。结果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测核酸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对于无痰或少痰的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有助于提高阳性率,尽早明确诊断。
- 黄春明李踔吕明芳张健珍张泳民陈俊腾陈志刚陈玲珍
- 关键词:诱导痰核酸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有效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入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对象临床信息及后期回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假体脱位发生率,并和临床经验相结合,总结发生假体脱位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以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提出系列有效防治措施。结果 8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生脱位不良事件5例(5.8%),分析主要原因有长期卧床髋部组织机能下降,关节失去有力保护;体位管理不良;康复训练方法不正确;关节活动过度等。临床手法复位+外固定+体位管理后再随访3~6个月,均未发生再脱位事件,恢复良好。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体位管理不佳、髋关节周边肌肉组织保护力不足、康复训练方式不正确等,基于此制定并应用有效防治对策,有助于降低脱位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王岳桂胡波涌陆细红叶俊杰陈志刚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脱位康复训练
- HIV/AIDS患者骨科术式、操作方法及防护策略探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骨科手术方式、操作方法及防护策略,减少手术对机体功能的干扰,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112次)HIV/AIDS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骨科术式、操作方法及防护策略,观察患者术后HIV/AIDS疾病进展、疼痛症状改善及骨科病情恢复状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骨科手术术程顺利,术后未有切口感染,也未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或恶性肿瘤加重扩散及脏器功能障碍改变,未有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结果表明骨科病情预后良好。结论通过做好术前准备和评估,遵循精准定位、微创切口、规范化操作的手术原则,强调手术操作习惯的改变以及建立职业暴露防护措施,HIV/AIDS骨科手术患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起到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作用。
- 彭洪冯涛陈志刚郭丽琼李宝金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感染手术期间手术后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