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红梅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妊娠
  • 2篇分娩
  • 1篇蛋白
  • 1篇多胎
  • 1篇多胎妊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铁
  • 1篇血清铁蛋白
  • 1篇孕产
  • 1篇孕产妇
  • 1篇孕妇
  • 1篇再次分娩
  • 1篇妊娠合并
  • 1篇妊娠合并症
  • 1篇妊娠期
  • 1篇体质量
  • 1篇铁蛋白
  • 1篇铁缺乏
  • 1篇贫血
  • 1篇缺铁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重庆市妇幼保...
  • 2篇四川省妇幼保...
  • 2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苏州市第二人...
  • 1篇长春市妇产医...

作者

  • 3篇刘兴会
  • 3篇杨红梅
  • 2篇何国琳
  • 2篇高岩
  • 2篇周玮
  • 2篇刘秀丽
  • 2篇谭婧
  • 2篇史琳
  • 1篇唐卉
  • 1篇张国华
  • 1篇蔡雁
  • 1篇贺晶
  • 1篇陈璐
  • 1篇彭敏
  • 1篇陈鹏
  • 1篇乔宠
  • 1篇陈锰
  • 1篇张洁文
  • 1篇阴春霞
  • 1篇陈叙

传媒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川渝城市地区妊娠期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现况调查及多因素分析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了解我国川渝城市地区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川渝城市地区四家三甲医院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搜集2016年9月至11月于调查点医院门诊就诊孕妇的病史、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分析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患病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的孕妇共2077例,其中铁缺乏发生率为28. 79%,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5. 01%。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铁缺乏发生率分别为6. 13%、17. 13%、39.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 47%、2. 78%、7.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孕前超重及肥胖的孕妇铁缺乏发生率(20. 07%)低于孕前体质量正常的孕妇(30. 86%)(P <0. 05)。(3)初产妇的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7. 36%、4. 02%)低于经产妇(31. 55%、6. 90%)(P<0. 05)。(4)孕周、既往分娩史是妊娠期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097,P<0. 01; OR=1. 325,P<0. 01),孕周、既往分娩史也是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090,P<0. 01; OR=1. 923,P<0. 01),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妊娠期铁缺乏和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OR=0. 516,P<0. 01; OR=0. 4,P<0. 01)。(5)总的补铁率为54. 36%,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补铁率分别为6. 13%、38. 95%、71. 91%。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虽然补铁率逐渐增加,但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仍逐渐增加。经产妇较初产妇更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
杨红梅何国琳史琳谭婧高岩周玮刘秀丽刘兴会陈锰
关键词:铁缺乏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
首次和再次分娩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及妊娠合并症分布比较:基于一项全国16省24家医院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基于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背景,了解首次和再次分娩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妊娠合并症分布差异,为临床风险管理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2016年9月19日~11月20日,以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4家医院作为调查点,问卷收集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产科等方面信息,统计描述首次与再次分娩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妊娠合并症分布情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2 403例孕产妇,其中首次和再次分娩孕产妇分别为8 268例(66.7%)和4 135例(33.3%)。华东地区再次分娩人群占比最高(931/2 008,46.4%),东北最低(385/2 179,17.7%)。再次分娩孕产妇相对首次分娩者,35岁及以上人群占比较高(30.6%vs. 6.5%);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29.7%vs. 16.9%)、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或未工作(49.2%vs. 42.5%)、非当地居民(12.7%vs. 10.5%)、家庭年收入12万及以上(41.3%vs.33.3%)人群占比较高;孕前体重指数≥24 kg/m^2(13.6%vs. 9.9%)、人工流产(44.9%vs. 24.0%)和孕次≥4次(23.8%vs.3.1%)的占比较高;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怀孕的占比较低(2.3%vs. 4.7%)。所有孕产妇前五位的妊娠合并症依次是妇科疾病(5.5%)、甲状腺疾病(5.4%)、血液系统疾病(5.0%)、消化系统疾病(4.2%)和乙肝(2.5%)。再次分娩孕产妇的血液系统疾病、乙肝、慢性高血压的构成比分别是5.7%、3.1%、0.6%,相对首次分娩孕产妇(4.7%、2.2%、0.2%)较高,而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免疫系统疾病的构成比相对较低。妊娠合并症在再次分娩孕产妇中的构成比存在地区差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与再次分娩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多种妊娠合并症构成比存在差异。应根据孕产妇基线与产科特征进行临床风险管理,针对不同地区重点疾病进行资源配置。
齐亚娜谭婧孙鑫何国琳杨红梅刘兴会高岩刘秀丽周玮贺晶陈璐张雪芹张红萍汪云徐秀芬邹丽肖梅彭敏赵先兰周艳唐卉曹引丽袁宁霞李红梅丁桂凤彭艳刘彩霞乔宠战芳阴春霞蔡雁范玲李介岩陈叙张国华张洁文
关键词:再次分娩产次妊娠合并症多中心调查
孕妇体质量及其他因素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和孕期体质量及有关因素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为其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孕产妇10044例,其中分娩巨大儿466例,非巨大儿9578例。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孕妇体质量及其他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巨大儿史、多胎妊娠等)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及不同BMI分类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结果:(1)孕前BMI、孕期总体质量增长、妊娠期糖尿病及既往分娩过巨大儿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胎妊娠是分娩巨大儿的保护因素(P<0.05)。(2)通过BMI分层后,对于孕前BMI正常者,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少和多胎妊娠是分娩巨大儿的保护因素(P<0.05);孕期总体质量增长、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有巨大儿分娩史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孕前体质量过轻者,孕期总体质量增长和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是分娩巨大儿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孕前超重的孕妇,孕期总体质量增长和妊娠期糖尿病是分娩巨大儿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及既往分娩巨大儿史均可使再次妊娠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明显增高;孕前不同BMI孕妇其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有不同,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可能增加孕前偏瘦和体质量正常孕妇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史琳陈鹏杨红梅刘兴会
关键词:巨大儿多胎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