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永忠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儿
  • 2篇基因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预后
  • 1篇载体介导
  • 1篇真菌性肺炎
  • 1篇支气管
  • 1篇治疗小儿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酶
  • 1篇气管
  • 1篇转录
  • 1篇转录酶

机构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崔永忠
  • 1篇薛天阳
  • 1篇李丽
  • 1篇石超
  • 1篇李丽
  • 1篇石超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载体介导RNAi技术对HL-60细胞hTERT基因和细胞生长影响
2017年
目的探究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核糖核酸干扰(RNAi)对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及hTERT基因的作用。方法用已经构建好的表达针对pSilencer1.0-U6/hTERT siRNA质粒载体,经RNAi-Mate转染试剂转染HL-60细胞。将转染细胞分为对照组(3亚组)和实验组(3亚组),即pSilencer1.0-U6空质粒组、RNAi-Mate转染试剂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为3个对照组,pSilencer1.0-U6/hTERT质粒转染后24 h组、pSilencer1.0-U6/hTERT质粒转染后72 h组、pSilencer1.0-U6/hTERT质粒转染后120 h组为3个实验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hTERT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hTERT蛋白的表达,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实验组(3亚组)HL-60细胞hTERT蛋白表达水平(0.47±0.09、0.32±0.07、0.51±0.08)、mRNA(0.31±0.08、0.28±0.05、0.32±0.06)低于对照组(3亚组)(0.73±0.14、0.76±0.15、0.75±0.11,0.55±0.13、0.49±0.08、0.58±0.19);实验组(3亚组)细胞增殖抑制率[(23.7±4.0)%、(35.1±5.9)%、(29.6±3.8)%]及凋亡率[(11.95±3.61)%、(14.61±2.97)%、(12.82±3.01)%]均高于对照组(3亚组)(P<0.05),但实验组各亚组间、对照组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体介导的靶向hTERT基因的RNAi技术在体外能抑制HL-60细胞hTERT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能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
崔永忠周龙豪石超李丽薛天阳
关键词:端粒酶逆转录酶HL-60细胞细胞生长
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及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月6-2017年6月本院确诊支气管哮喘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血IL-8-251SNP基因多态性及炎症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结果观察组IL-8-251SNP基因型为A/A的患者支气管哮喘的风险是T/T的2.6倍,A/T患者支气管哮喘的风险为T/T的1.2倍,含A基因患者支气管哮喘的风险为不含A基因的1.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为A/A的患者IL-8、TNF-α、IL-6、IL-10水平高于A/T、T/T和Any A基因型的患者,基因型为A/A的患者FEV1/FVC、MEF25、MEF50、MEF25-75低于其他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基因-T-251 A/A增加患者支气管哮喘的易感性,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崔永忠李丽石超金明卫
伏立康唑治疗小儿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的效果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伏立康唑治疗小儿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小儿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卡泊芬净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伏立康唑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患者通过伏立康唑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应大力推广应用。
崔永忠
关键词:真菌性肺炎伏立康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