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辉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法律精确性问题研究——基于法经济学视角
- 法律是对社会生活通约化处理的规范,是规制人类行为的标尺,为人类行为提供确切的指引。法律的明确性(精确性)已被现代法治社会奉为圭桌,成为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必须承认的是,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人类行为作出精确地...
- 吴亚辉
-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实证分析法
- 文献传递
- 法家的“法治”思想辩析被引量:4
- 2010年
-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现今正致力于法治建设的社会语境下,"法治主义"又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热门的语汇,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法家所提出的"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特色的分析,指出这种"法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极端的人治,与现代法治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
- 吴亚辉赵菊
- 关键词:法家法治理论人治现代法治
- 作为实践的模糊法学论纲
- 2012年
- 模糊法学理论是为法治实践而生,其所含的技术性特质赋予其实践的秉性。模糊法学理论不仅是一种学说,更是一套可供操作、实践的技术,能广泛应用于立法与司法审判实践。模糊语言变量在立法中的适用,增加了法律的灵性与韧性;模糊推理在司法审判中的运用则使判决更趋于精确。
- 吴亚辉彭中礼
- 关键词:模糊推理
- 论守法的逻辑——基于法经济学分析范式被引量:11
- 2011年
- 守法是法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究守法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以经济学的"成本—收益"为基本分析技术,可发现左右人们守法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的考量。在此认识框架下,以2002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化解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频频"抗法"尴尬境遇的可行性路径。
- 吴亚辉
- 关键词:法经济学守法守法成本实证分析
- 论模糊法学的后现代性被引量:3
- 2010年
- 模糊法学作为一门新学问,在法学的后现代语境中诞生。以法律实体观为视角,该理论对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进行了批判与解构,认为法律是模糊不明的;其主要体现在法本质的多面性、法理念的矛盾性以及法适用的解释性等方面。在方法论上,该理论则表现出研究范式从普适的科学主义范式向实践的语境论范式的转变,从而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倾向。
- 吴亚辉桑本谦
- 关键词:法学方法论后现代主义
- “无财产即无人格”辨
- 2010年
- 无财产即无人格,作为民法学上对财产与人格关系的认识命题之一,在学界有很大影响,但实际上存在瑕疵。通过对财产与人格在民法学上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重新厘定二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民法哲学上"人文主义"价值理念的考量,从理论上论证无财产即无人格的不足,又结合古今中外民法立法实践,在实践上予以反驳,并试图探寻和凸显近现代民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即摒弃物文主义,让人文主义复归。
- 吴亚辉王存
- 关键词:人格财产物文主义人文主义
- 法律缘何被遵守?——一个法经济学进路的阐释
- 2011年
- 守法是法律由应然到实然的关键环节。因此探究守法的内在动因便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法经济学为研究进路,以"经济人"的视角论证了守法/违法行为并非是对法律道德情感的使然,而是对守法成本-收益综合考量后的必然反应。当违法成本吞噬守法成本时,守法便成为一种经济的选择。基于此,要使法律获得普遍遵守,必须不断降低守法成本,通过形成国家与民间二元互动的惩罚格局,提高违法成本。并在此认识框架内,以当下正在进行的"控烟运动"为例进行初步的实证分析,试图揭示出控烟失败的根本原因。
- 吴亚辉王存
- 关键词:法经济学守法成本惩罚控烟
- 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暴力拆迁”之法经济学思考被引量:8
- 2010年
- 暴力拆迁案件频繁发生,引起人们对当前拆迁制度的反思。以法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依托,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解析引发拆迁冲突的内在诱因,同时借用理性行动者模型剖析不少政府官员在拆迁过程中"偏好"使用暴力之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寻祛除附在政府官员身上的"暴力鬼魅"之方法,以期实现和谐拆迁。
- 吴亚辉凌云
- 关键词:法经济学暴力和谐拆迁
- 法律解释的限度
- 2011年
- 法律解释是法律活动的基干。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解释,这种服从要求一切解释活动立足于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与客观性,同时要求实现"价值"解释向"技术"解释的转轨。法治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解释者应当秉持一种谨慎的司法克制主义的解释立场,反对过度、恣意解释法律。
- 吴亚辉
- 关键词:法律解释司法克制主义
- 权利与利益的博弈——“拆迁自焚”事件之法经济学思考被引量:2
- 2010年
-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城市房屋拆迁已经演化成最易激发矛盾、引起冲突的领域之一。近几年频频发生在拆迁纠纷中的自焚事件,更是将此问题推向社会转型的风口浪尖。该事件本质上是被拆迁人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之争。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博弈模型,再现自焚事件中被拆迁人与开发商之间"权利与利益"的博弈策略和过程,指出公平、规范的博弈平台的缺失,致使以"命"博"利"成为一种经济的选择,也注定了这种强、弱两方博弈的悲剧性收场。基于这样的认识,探讨化解这类冲突的可行性路径,应该建构一整套公平、透明的博弈规则,扶植博弈方中的弱者,抑制博弈方中的强者,实现各方利益均衡。
- 吴亚辉
- 关键词: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