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玲
- 作品数:54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胜利油田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自振采油技术在安塞低渗油田的应用
- 2009年
-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低压、低渗、低产,平均有效渗透率仅有0.49m d。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日趋严重,油井表现出高静压、低流压、低产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安塞油田试验应用了井下自振采油技术,利用井下自振源产生的振动波解除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提高油井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赵金玲解立春
- 关键词:安塞油田增油机理油井
- 安塞油田井筒结垢机理及防治技术
- 2009年
- 油田生产过程中,压力、温度的变化或不相容的水相混合,会造成井筒结垢,影响正常生产。井筒结垢是安塞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不同种垢(BaS04、CaSO4和CaCO3)的结垢机理及安塞油田井筒结垢原因分析,阐述油田防垢方法及机理,针对现有防垢工艺效果,得出阶段性总结。
- 刘安兵刘建英赵金玲张蓓周晓红李艳
- 关键词:安塞油田井筒结垢
- 水力射流器
- 一种属于油田油水井解堵增产工具的水力射流器,包括主体(1)、喷嘴(2)、堵头(3)、球座(4),其特征在于:主体(1)上装有喷嘴(2),喷嘴(2)与堵头(3)连接,在主体(1)的下部安装有球座(4),油井井下水力射流器在...
- 申坤张昊马丽李斌赵金玲杨印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核产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压力表、变频泵和储液罐,其中,所述储液罐上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位于所述第二开孔上方;所述第一管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
- 刘毅冯刚赵华芝孟祥彬吴江萍王顺利贾凯行高健郑君辉赵丽卿贺红霞汪贇程诗睿白永强曾海伟赵金玲胡子龙周宗良刘兴宇
- 文献传递
- 机械防砂与分层采油一体化管柱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3
- 2006年
- 针对胜利油田疏松砂岩油藏机械防砂后井筒内径变小,现有分采工艺均无法实施的问题,研制了适合小直径套管的机械分层防砂与分层采油一体化管柱。该管柱采用1套换层工具控制2层采油,打破了以往的每个油层都需要1个换层工具进行分采的做法,简化了管柱结构,并可与多种机械分层防砂工艺管柱配套。该项工艺技术现场实施30井次,成功率100%。该技术可使疏松砂岩油藏各油层均衡生产,能较大限度地发挥中、低渗透层产能,并延长油井工作寿命。
- 张雷任厚毅郑金中李德忠赵刚赵金玲谢立春
- 关键词:疏松砂岩分层采油机械防砂套管柱
- 安塞油田X集中处理站高效低温破乳剂的筛选与评价
- 2008年
- X集中处理站为安塞油田的咽喉站点,日处理液量3600 m3,年处理净化油近百万吨。但由于不断接收新区块液量,导致原油破乳剂投加浓度居高不下,平均高达280 mg/L,原油处理成本较高;并且处理后污水中含油和悬浮物等指标较差。经过对46种破乳剂的室内实验评价,对筛选出的WD22-401型破乳剂进行了现场应用,在保证沉降罐溢流口原油含水小于0.03%时,投加浓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处理后水质达标,取得了显著效果。
- 解立春赵金玲韩东王雪萍崔跃奎
- 关键词:破乳剂安塞油田
- 安塞油田水处理加药系统管理模式探讨
- 2007年
- 安塞油田地处陕、甘、宁盆地东部黄土高原,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加药系统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安塞油田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管理方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加药系统管理体系,现场实施效果较好。
- 刘锦玉赵金玲解立春李娟
- 关键词:安塞油田
- 板桥油气田东营组滚动勘探潜力研究
- 2011年
- 自1997年板桥油气田板64块东营油组含油系被发现以来,随着滚动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含油气有连片之势。本文根据板桥油气田断块油气藏特点,对全区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并进行了沉积相、砂体展布、油气藏分布及控制因素研究,优选有利圈闭目标,围绕出油井点进行滚动扩边工作,达到了增储上产的目的,为老油田产量接替提供新动力。
- 赵金玲
- 关键词:东营组油气藏类型滚动勘探
- 基于Asp技术的WebGIS系统初步设计与开发
-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趋势。然而,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沿,WebGIs的开发技术还很不成熟。本设计对当前WebGIS的各种实现技术作了比较分...
- 李云刘鸿赵金玲
- 关键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ASP技术体系结构数据库
- 文献传递
- 缓冲区分析在河流沉积相正演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研究区域的沉积相图,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成果。实际工作中,沉积相图的绘制是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参数的基础上产生的。应用GIS分析中的缓冲区原理,对影响沉积相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在MicrosoftVisualStdio·NET编程环境中完成缓冲区算法。最后,根据某油田各种实际地质参数数据,应用该方法实现了河道沉积相形成的快速正演模拟,取得了很好效果。
- 汤军宋树华侯勇赵金玲雷正军
- 关键词:沉积相地理信息系统缓冲区分析正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