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
- 作品数:230 被引量:1,42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微微型蓝细菌是迄今发现最小也是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生物,在海洋中分布极广且丰度较高,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全球碳循环和海洋食物网具有重要贡献。在长期进化中微微型蓝细菌形成简并基因组和高度多样性,其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能够为理解生物的基因型、表型与生态型的关系以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借助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其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亚型微尺度分布差异及影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讨了环境因子影响下基因组在功能和表达上传递的适应机制信息。通过进一步扩充和挖掘基因组信息,结合分布规律论证微微型蓝细菌在分子水平上的环境适应机制,是实现生态系统微微型蓝细菌功能模块精细化数值模拟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内容。
- 李佳霖秦松
-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原绿球藻生态分布
- 海洋链霉菌M259高产蓝色素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在青岛胶州湾沿海采集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后获得300株海洋链霉菌,从中检测到一株高产蓝色素的海洋链霉菌M259。本文主要探讨该菌产生的蓝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发现该蓝色素对八株受试菌无抑菌活性,在5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水溶性好,光热稳定性强,而且具有耐糖、耐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为红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对大部分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稳定,经急性毒理实验证实为实际无毒物质。
- 邓祥元王淑军侯竹美李富超秦松
- 关键词:蓝色素理化性质
- 钝顶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的构建及其在获得功能基因上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钝顶螺旋藻基因组DNA,经Sau3AI酶切,回收1~2kb大小的片段,与BamHI(Sau3AI的同尾酶)酶切并去磷酸化后的pBR322质粒载体相连接,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op10细胞,构建了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根据pBR322载体上多克隆位点两侧序列设计锚定引物,根据丝状蓝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螺旋藻质粒文库为模板,“巢式”扩增出了STK基因部分序列。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的构建为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 田李张晓雯秦松
- 关键词:质粒文库STK
- 角黄素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8年
- 角黄素是一种非维生素A源的酮式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免疫促进及增强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培养,动物试验及人体干预试验表明,角黄素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此外,角黄素还能够提高免疫力,保护皮肤和骨骼健康。目前市场上供应的角黄素产品主要通过有机化学合成制得。然而,天然角黄素容易吸收并且不涉及化学工艺而更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角黄素微生物菌株被分离和纯化,使得天然角黄素有进一步扩大应用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从发酵培养的细菌中提取角黄素具有菌体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发酵工艺较为成熟等优势,进行高细胞密度生产比较容易。因此,国外各国均把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合成天然角黄素作为主攻方向,进行天然角黄素的研究与开发。在此,就角黄素的理化性质、医学应用、天然角黄素研究与开发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讨论,为我国角黄素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王艳杨少丽苗凤萍秦松
-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
- 抗病毒海洋生物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 2004年
- 邹立红侯竹美秦松
- 关键词:病毒海洋生物资源海绵动物藻类被囊动物
- 海藻生物技术发展战略构想被引量:1
- 1991年
- 前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21世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资源宝库。海洋生物技术作为继蛋白质工程、染色体工程和生物电子学之后又一个新的生物技术领域,其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巨大潜力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美、日等国政府一再追加投资,组织优秀科学家队伍,在许多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生活在海洋中的一万余种海藻,不仅营养成份全面、丰富,而且含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堪称食品和医药宝库。几千年以前。
- 曾呈奎秦松
- 关键词:海藻生物技术
- 化学诱变剂在实验海洋食物链中的流动以及遗传毒性的检测——镉在褐指藻→中国对虾→欧氏六线鱼实验食物链中的传递被引量:6
- 1993年
- 于1989年3月—1989年9月,利用极谱测定法研究了无机诱变剂Cd在3级实验食物(链从褐指藻经中国对虾至欧氏六线鱼)中的传递,并对积累Cd的中国对虾和欧氏六线鱼肌肉和内脏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测定。结果表明,Cd浓度在传递中依次减少;经过6d喂食,Cd从褐指藻到中国对虾的传递比例为66.6%;经过7d喂食,Cd从中国对虾到欧氏六线鱼的传递比例为29.9%。t测验发现,处理组对虾内脏灰样与肌肉灰样之间诱变性差异显著(P<0.01);处理组与对照组对虾内脏灰样之间的诱变性差异亦显著(P<0.01)。
- 秦松林光恒
- 关键词:镉遗传毒性中国对虾
- 胶州湾产蓝色素海洋链霉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在胶州湾沿海采取泥样和水样,从中分离了300余株海洋链霉菌(marine Streptomyces),并对其生理生化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建立了胶州湾海洋链霉菌菌种库。在该菌种库中,约有3%的菌株可产生天然蓝色素。其中一株海洋链霉菌(marine Streptomyces sp.)M259能够高产天然蓝色素。M259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reuginosa)、隐球菌(Crytococcal meningitis)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其生理生化性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它可以利用可溶性淀粉、甘油、蔗糖、甘露醇、葡萄糖、D-半乳糖、果糖、阿拉伯糖、肌醇、木糖、D-甘露糖、核糖等碳源;能利用大部分氮源,尤其对酵母粉的利用很显著;最适生长pH为7.0~7.4;最适培养温度为28~30℃。结果提示它属于蓝色类群,并与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yanogenus)和产蓝链霉菌(Streptomyces ceolicolor)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此外还优化了M259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得蓝色素在摇瓶条件下,OD590达到7.74。通过对M259所产蓝色素性质的研究,发现此色素水溶性较强,耐热性较好,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此外,毒性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纯的蓝色素没有毒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色素提供了可能。
- 侯竹美王淑军赵方庆王宏华秦松崔洪霞
- 关键词:蓝色素毒性实验
- 利用多功能裂合酶CpcE/F合成非天然重组藻胆蛋白被引量:1
- 2017年
- 藻胆蛋白裂合酶是催化藻胆色素与脱辅基藻胆蛋白亚基共价连接的裂合酶,在藻胆蛋白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以藻蓝蛋白裂合酶Cpc E/F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工程组合表达技术,构建了pCDFDuet-apcA-cpcE/F-hox1-pebS、pCDFDuet-pecA-cpcE/F-hox1-pebS等重组质粒,并导入大肠杆菌中,在IPTG的诱导下,成功表达得到两种非天然藻胆蛋白ApcA-PEB和PecA-PEB,这表明Cpc E/F不仅可以催化藻蓝胆素和脱辅基藻蓝蛋白的结合,还可以催化藻红胆素(PEB)与别藻蓝蛋白α-亚基(ApcA)和藻红蓝蛋白α-亚基(PecA)的结合,因此是一种多功能的裂合酶。根据重组产物的光谱特征峰分析发现,ApcA-PEB和PecA-PEB作为两种非天然存在的重组藻胆蛋白,具有与对应天然藻胆蛋白有着相近的特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峰,但同时具有明显的波长偏移并伴有色素异化现象,其光谱学性质主要由其所携带的色素基团决定。另外,荧光寿命衰减分析发现,不同脱辅基蛋白对于重组藻胆蛋白的光谱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 吝晓君王祥法葛保胜秦松
- 关键词:藻胆蛋白生物合成
- 一步柱层析纯化螺旋藻藻蓝蛋白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硫酸铵盐析结合疏水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酸盐缓冲体系下藻蓝蛋白粗提液经1.25 mol/L硫酸铵盐析处理后离心脱气,只需采用一步Macro-Prep Methyl疏水层析,藻蓝蛋白的纯度(A620/A280)可提高到4.017,回收率为19.38%。特征吸收峰和荧光光谱证实纯化后的产物符合藻蓝蛋白的性质,Native-PAGE电泳只出现单一染色带,表明纯化得到的藻蓝蛋白是均一的;SDS-PAGE电泳出现分子量为15.4kDa、17.3 kDa的2条染色带,分别为藻蓝蛋白的α亚基与β亚基。
- 邵明飞赵楠李勇勇谷洋洋刘兆普秦松
- 关键词:藻蓝蛋白纯化METHYLNATIVE-PAGESD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