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慧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转基因
  • 2篇瘟病
  • 2篇基因
  • 2篇编码区
  • 2篇PIB
  • 1篇水稻
  • 1篇抗稻瘟病
  • 1篇抗稻瘟病基因
  • 1篇基因编码
  • 1篇基因编码区
  • 1篇GENE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杨慧
  • 1篇杨世湖
  • 1篇周彤
  • 1篇万建民
  • 1篇王庆

传媒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抗稻瘟病基因-Pib编码区功能的转基因初步研究
Pib是利用图位克隆技术从水稻克隆出来的第一个抗稻瘟病主效基因。由于Pib基因来自基因组文库,其DNA序列保持了该基因在原基因组中的自然状态。这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结构与抗稻瘟病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材料...
杨慧
关键词:稻瘟病转基因
文献传递
Pib基因编码区功能的转基因初步鉴定被引量:7
2006年
将Pib结构基因克隆到双元载体,构建了3个植物表达载体pNAR501、pNAR502和pNAR503,这3个载体分别携带由35S驱动Pib结构基因的外显子2外显子3、5′端部分缺失外显子1和5′端部分缺失的外显子1外显子2外显子3的不同片段。应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水稻品种日本晴转基因植株30株,经PCR、Southern b lot和后代潮霉素抗性分离检测确定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水稻基因组。T0代转基因植株分蘖期大苗离体叶片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含3个不同载体的转基因植株对稻瘟病E1、F1、G1生理小种的抗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日本晴。T1代3至4叶期幼苗活体接种鉴定结果与T0代离体叶片鉴定结果不同,对E1、F1、G1生理小种的抗性低于对照日本晴。
杨慧杨世湖王庆周彤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