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春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HPLC法同时测定救心丸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含量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建立救心丸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C18(250 mm×4.6 mm,5μm);柱温:40℃;流动相:乙腈-0.5%磷酸二氢钾(pH=3.2)(50∶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6 nm。结果:华蟾酥毒基在0.498~2.4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脂蟾毒配基在0.570~2.8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救心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 曲静王艳春丛培玮
- 关键词:救心丸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高效液相色谱法
- 多因素诱导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采用多因素诱导的造模方法建立慢性疲劳大鼠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束缚+游泳+昼夜颠倒+空瓶刺激等4种应激方法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并通过M水迷宫实验、力竭游泳实验、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等行为学指标以及血清CORT、ACTH等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双因素造模方法(束缚+游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研究发现,多因素致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一般状态的改变、各行为学实验得分以及血清CORT、ACTH含量与双因素模型大鼠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多因素致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体力疲劳程度较双因素组加重;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更为明显;情绪变化更加复杂多样,而非单纯抑郁;血清CORT、ACTH含量更高。结论:多因素应激方法建立的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其行为学的改变更接近人的CFS的临床表现,可以作为CFS研究的动物模型。
- 曲长江刘白露解坤曲静王艳春
-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CORTACTH应激
- 心血管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明确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中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并对DD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至少服用2种药物且入院不少于24小时的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标准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Micromedex-2(Thomson Reuters)×2.0"对这些患者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150例患者,其中32例患者被确认出现了至少一种药物组合的DDI,发生率为21.3%;明确了48个有潜在危险因素的药物相互作用。阿托伐他汀/阿奇霉素(10.4%)、依那普利/二甲双胍(10.4%)、依那普利/氯化钾(10.4%)、阿托伐他汀/克拉霉素(8.3%)、呋塞米/庆大霉素(6.3%)是最常见的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组合,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地高辛、呋塞米、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药物经常参与药物相互作用。大多数药物的相互作用比较温和,但"用药种类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存在合并症"等危险因素与潜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p DDI)密切相关。结论: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潜在DDI发生率较高,用药种类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存在合并症均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那些存在明确危险因素的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密切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医务人员要尽早发现和预防这些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
- 王瑞菊田海红王艳春华泽权杨涛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 HPLC法测定肿痛消喷雾剂中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含量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肿痛消喷雾剂中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C18(200×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20:80:0.0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结果:人参皂苷Rg1在1.844-9.2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三七皂苷R1在0.892-4.4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肿痛消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曲静刘丽王艳春
-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高效液相色谱法
- 人参皂苷Rg1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旁分泌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人参中提取的小分子活性物质皂苷Rg1能否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①通过对照组与人参皂苷Rg1处理组比较发现,1小时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1小时后人参皂苷Rg1处理组相比较于对照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显著性增加;②进一步实验发现人参皂苷Rg1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HIF-1α在1小时后明显增加,而HIF-1β没有随时间有明显变化。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的功能,并且发现HIF-1α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将来人参皂苷Rg1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彭程飞王艳春汪洁邓捷田孝祥闫承慧韩雅玲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参皂苷RG1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引起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19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0例和非房颤组82例(对照组);记录3组性别、年龄、家族史、目前用药情况、超声心动图以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3组年龄、β受体阻滞剂应用、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左心房内径、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与房颤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房颤与血尿酸独立相关(OR=3.096,95%CI:1.249~7.677,P=0.015),阵发性房颤与血尿酸无明显相关性(OR=0.932,95%CI:0.355~2.444,P=0.886)。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是永久性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 齐静姜钧文陈韦王艳春李蒙于乐周鑫侯平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血尿酸
- 抢救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成功1例解析
- 2007年
- 姜钧文张明侯平王艳春杨平齐静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
- 顽固性高血压从痰论治例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从痰立论,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疗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从痰论治本病的客观依据,健脾化痰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法。
- 王艳春曲静
-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药疗法医案
- 银翘解毒丸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银翘解毒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C18(250×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乙腈-0.4%磷酸(13∶8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在0.078~0.3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银翘解毒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 曲静王艳春尹程鑫
- 关键词:银翘解毒丸绿原酸HPLC法
- 应用ROC曲线对比颈动脉超声标识与传统危险因素预测冠心病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应用ROC曲线对比颈动脉超声标识与传统危险因素预测冠心病价值。方法25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作为数据源,描绘ROC曲线及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21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颈动脉超声标识预测冠心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血脂异常为0.791、高血压病为0.719、糖尿病为0.651(P均<0.05~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标识预测冠心病价值明显高于传统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确诊的重要参考条件。
- 侯平陈韦张明王艳春齐静姜树民
- 关键词:ROC曲线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