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伟

作品数:34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国际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0篇鼢鼠
  • 17篇高原鼢鼠
  • 8篇高寒草甸
  • 8篇草甸
  • 7篇土壤
  • 4篇栖息
  • 4篇栖息地
  • 4篇祁连山东段
  • 4篇温度
  • 3篇闸板
  • 3篇生态学
  • 3篇丝网
  • 3篇土壤温度
  • 3篇啮齿
  • 3篇啮齿动物
  • 3篇无损伤
  • 3篇机关
  • 3篇不锈钢丝网
  • 2篇信号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3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新西兰梅西大...

作者

  • 34篇周建伟
  • 33篇花立民
  • 12篇楚彬
  • 10篇杨思维
  • 9篇王巧玲
  • 8篇周延山
  • 6篇刘丽
  • 6篇左松涛
  • 6篇姬程鹏
  • 6篇王贵珍
  • 6篇周睿
  • 5篇苏军虎
  • 4篇董力玮
  • 4篇田永亮
  • 3篇于应文
  • 3篇王婷
  • 3篇王志鹏
  • 2篇蒲小鹏
  • 2篇赵涛涛
  • 1篇杜国祯

传媒

  • 8篇草原与草坪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草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兽类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羔羊精料补充料对祁连山东段高寒牧区不同羔羊品种短期育肥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天祝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为试验对象,探讨高寒牧区羔羊的最优育肥模式。采用全舍饲方式进行羔羊短期育肥试验,观测其育肥期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并分析育肥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试验组藏羊与细毛羊的日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细毛羊增重显著高于藏羊(P<0.05)。藏羊在饲喂量为0.25kg/d时,增重效果最优,经济收益达到38.7元/只;细毛羊在饲喂量为0.3kg/d时,增重效果最佳,经济收益达到180.6元/只。说明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育肥品种,以0.3kg/d的饲喂量是高寒牧区最优的育肥模式。
王巧玲花立民杨思维周建伟王贵珍
关键词:高寒牧区藏羊细毛羊育肥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被引量:32
2013年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鼠种,营地下生活,靠采食植物根茎为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区,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有着地面植食性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上升,打破了原有土-草-畜-鼠的动态平衡,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形成草原鼠害。在鼠害严重危害区会形成次生裸地(黑土滩、鼠荒地等),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环境安全。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上升与其栖息地适合度增强密切相关,选择适宜栖息地也是导致高原鼢鼠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破坏栖息地环境来降低高原鼢鼠生境适合度,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是目前取代化学灭鼠的趋势。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影响高原鼢鼠对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以及国外对地下鼠生境选择的研究,并对高原鼢鼠生态防治的研究及新型技术在其研究方面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周建伟花立民左松涛苏军虎王巧玲
关键词: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扩散
祁连山北麓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栖息地要素选择研究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其栖息地选择研究对草地鼠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2年至2013年期间,在祁连山北麓选择不...
周建伟
关键词:高原鼢鼠栖息地群落结构地形土壤
文献传递
3种无线发射器在高原鼢鼠生态学研究中的效果测试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优势危害鼠种之一,但由于栖息于地下,使其研究手段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高原鼢鼠的基础研究。无线电追踪技术是目前用于小型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一项新技术,但目前很少用于高原鼢鼠种群生态学研究,为此将该项技术进行效果测试。方法选取英国Biotrack、新西兰Sirtrack和墨西哥Telenax 3家公司所产的无线发射器,通过测定其无线信号的发射深度、发射距离、频率范围以及高原鼢鼠对佩戴方式的适应性等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英国Biotrack公司所产的无线发射器性能优异,地下目标动物佩戴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水平测试中,信号追踪距离达到50 m,信号强度为25.00。深度测试中,在地下2.5 m处仍能追踪到发射器信号,信号衰减程度为76.74%。其他2种发射器在该深度均无信号。结论选择性能优异的无线发射器并正确佩戴,无线追踪技术完全可用于高原鼢鼠生态学研究,也可为其他类似地下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周建伟花立民左松涛纪维红
关键词:高原鼢鼠无线发射器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高寒草甸主要毒草分类技术研究
2021年
毒草种类识别是开展毒草危害面积调查、危害程度评估以及科学防治的前提。研发快速、高效和适用于大范围的毒草种类识别技术对于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OC710VP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仪,获取了高寒草甸11种主要毒草的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导数变换、归一化变换、均值中心化和对数变换等方式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预处理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后,分别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径向核函数(SVM-RBF)、K临近算法(Knn)、朴素贝叶斯(NB)、决策树(DT)等算法对降维后光谱数据进行分类预测,以混淆矩阵总体精度为检验标准,筛选可用于高寒草甸主要毒草的近红外高光谱数据识别算法。结果表明:1)6种数学变换处理中,对数变换后样本光谱反射值差异最大;2)对数变换、平滑处理、均值中心化变换经PCA降维后PC1和PC2累计方差贡献率>85%;3)5种分类算法中,SVM-RBF算法分类精度最高,分类精度达到99.35%;4)使用前8个主成分分类时,分类精度SVM-RBF>RF>NB>Knn>DT。
董瑞周睿唐庄生周建伟叶国辉楚彬花立民
关键词:高寒草甸毒草高光谱成像仪
被动式电子标签在监测高原鼢鼠种群生态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而传统的剪耳、剪趾标记法会造成动物伤害、影响动物行为等,与动物福利相悖。利用PIT标签于2014年秋季在祁连山东段标记高原鼢鼠30只,研究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越冬后体重、体长和尾长变化。结果表明,样地内高原鼢鼠估算种群密度为44只/hm2;越冬后高原鼢鼠平均体重为222.07g,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重193.74g,平均体长为19.4cm,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长18cm;雌性与雄性的体重增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式电子标签同时可适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是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项新型技术手段。
楚彬花立民周延山姬程鹏周建伟
关键词:高原鼢鼠种群生态学
土壤物理性状检测的取样方法和数量——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土壤异质性是导致植物空间异质性分布以及土壤动物和啮齿动物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合理的土壤取样点数量和分布对反映研究区土壤信息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土壤为例,以土壤紧实度、容重和水分为调查指标,在110 m×110 m的样地中,以每个样点相互间隔10 m设置了121个取样点,运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取样数量(3~36个)和3种取样方法(随机法、网格法和对角线法)与整体取样(121个样点)所获得的结果。研究发现:(1)土壤物理性状的取样误差均随着取样数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2)最优的取样方法是随机法,且取样数量大于18个,即能达到最小误差以及满足90%和95%置信水平的取样精度。建议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草地类型,关注草地取样方法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楚彬张振粉周建伟王婷花立民
关键词:土壤异质性取样方法
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调查被引量:10
2014年
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是反映草地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定点标记的方法对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鼠丘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外貌特征及植物组成差异较大。随演替的进行,1~2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杂类草比例呈递增趋势,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也伴随出现,但在群落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α多样性表明,鼠丘植物的丰富度指数随演替进行呈显著递增趋势,但都低于原生植被。Shamon-wiener 指数表明,形成4年的鼠丘植被群落达到演替后期,物种组成接近原生植被。植物功能群组成显示,演替各阶段1~2年生植物生物量在各自群落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原生植被。
周建伟花立民王巧玲刘丽王贵珍
关键词:高原鼢鼠植被演替
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因素被引量:23
2015年
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适合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草原鼠害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在5个不同放牧强度小区中,连续3年监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变化,同时获取植被和土壤的变化数据。分析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植被(盖度、高度、频度、植被生物量、植被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容重、水分)之间的关系。中度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最低,不利于对栖息地的选择,轻度、次轻度放牧区的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高于重度、次重度放牧区的;轻度放牧干扰的草地有利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的增加。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土壤紧实度、容重呈显著负相关(R=﹣0.921、﹣0.883,P<0.05);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R=0.879,P<0.05);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地下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2,P<0.01),与植被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R=0.921,P<0.05),与地上植被总盖度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5),与地上生物量、均匀度、多样性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地放牧干扰系统中,非生物因素土壤紧实度、水分可能是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的首要选择因素,食物资源也许是次要选择因素。
刘丽花立民杨思维周建伟王巧玲王贵珍楚彬周延山
关键词:高原鼢鼠放牧干扰土壤特性
一种地下啮齿动物土丘数量和分布调查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地下啮齿动物挖掘形成的土丘数量变化以及分布是其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土丘数量和分布调查方法是计数法和填图法,存在工作量较大和误差较高等缺点。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技术(RTK)是一种高精度的GPS测量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本文以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分布区为调查区域,利用RTK技术实现了高原鼢鼠土丘数量和分布情况调查,并结合Arc GIS软件实现了土丘数量及其相对种群密度变化的统计分析。RTK技术在研究其土丘空间分布特征、相对种群密度(以土丘数量代表)以及草地危害评估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此方法不仅可用于地下啮齿动物土丘数量和分布调查,还可用于地上啮齿动物洞口数量和分布的调查。
花立民楚彬周延山马素洁周建伟
关键词:啮齿动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