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 作品数:62 被引量:2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外科手术建立犬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制备犬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方法 。方法 选取健康2~3年的比格犬5只,术前进行高脂饲料喂养8周。对实验犬进行静脉麻醉后,切开肋间肌、胸膜,逐步暴露主动脉,在距左锁骨下动脉远端2~3 cm处用0T针斜刺入降主动脉中膜,用冠脉刀迅速切开主动脉管壁全层后,用球囊导管分离主动脉的中膜和内膜,之后用5-0 prolene线缝合动脉外膜和中膜,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升高血压,术后24 h内对实验犬进行多次CT血管成像,动态观察采集夹层的影像学信息。结果 5只实验犬中,共有3只动物术后形成主动脉夹层,CTA图像显示均显示了真假双腔,根据主动脉夹层的Stanford分型标准,确定形成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结论 外科手术是建立犬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可靠方法。 肖喜刚 谢德轩 孙博 刘宗泓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STANFORD 动物模型 脑缺血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参与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检测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和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缺血侧半球及非缺血半球NK细胞浸润、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结果人脑缺血侧NK细胞数高于非缺血侧,缺血2d组增高2.14倍(P〈0.01);缺血2-5d组增高2.75倍(P〈0.01);缺血〉5d组增高2.41倍(P〈0.05)。大鼠缺血1h到第6天不同时间脑缺血侧与非缺血侧相比NK细胞数量增高,P值分别为:P1h〈0.05、P6h〈0.01、P12h〈0.001、P24h〈0.01、P48h〈0.05和P6d〈0.01,且缺血侧脑组织中大部分NK细胞表达IFN-γ,与非缺血侧相比双阳性细胞数P6d〈0.001。结论NK细胞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并表达IFN-γ具有生物活性。 赵恺 孙博 翟东旭 王广友 徐望舒 王菁华 李国忠 金连弘 李呼伦关键词:脑缺血 NK细胞 IFN-Γ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过继免疫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影响及免疫调节机制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过继免疫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AT-EAE)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s,建立EAE动物模型,在EAE动物模型发病高峰期取淋巴细胞,加入MBP刺激并与BMSCs共培养,并设未共培养的单纯MBP刺激对照组。将培养后的淋巴细胞对大鼠进行过继免疫回输,通过体外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体内临床评分评估BMSCs对EAE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BMSCs共培养MBP组与MBP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CD4+Foxp3+细胞显著增高而CD4+IL-17+细胞显著降低,培养后的淋巴细胞进行过继免疫回输后,干细胞共培养组临床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BMSCs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的细胞平衡,即上调调节性T细胞分化和下调Th17细胞功能,对EAE起治疗作用。 刘希君 孙博 王菁华 王丹丹 李呼伦 孔庆飞 白莎莎 刘玉梅 金连弘 王广友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骨髓基质干细胞 调节性T细胞 TH17 大鼠第三脑室视上区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电镜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第三脑室视上区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探讨其作用。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研究。结果:在全部材料中都观察到了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树突终末和轴突终末,在一些材料中观察到了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核周体。树突终末及胞体表面有成簇的9×2+0型纤毛,轴突终末表面光滑无纤毛。结论:在大鼠第三脑室视上区证实有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存在。视上区除已证实的途径参与调节外,还存在接触脑脊液神经元途径参与神经-体液调节。 金润浩 朴杰 汪丹丹 孙博 王菁华 王丹丹 王广友关键词:第三脑室 接触脑脊液神经元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肝细胞与肝纤维化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微环境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以及BMSCs对肝纤维化细胞(CFSC)和肝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BMSCs和肝细胞,用PKH26荧光标记BMSCs,将标记后的BMSCs与肝细胞/CFSC进行接触和非接触共培养,用抗白蛋白抗体/抗α、平滑肌抗体对BMSCs进行检测;BMSCs条件培养液与CFSC共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计数CFSC的细胞数量变化。结果BMSCs与肝细胞共培养72h,白蛋白染色均出现阳性,且接触共培养的BMSCs白蛋白染色阳性率高于非接触共培养(P〈0.01)。肝细胞与BMSCs非接触共培养48h后,肝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BMSCs与CVSC共培养体系中BMSCs的形态无明显变化,且αSMA染色未出现阳性。BMSCs条件培养液能抑制CFSC的增殖,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P〈0.01)。结论肝细胞形成的局部微环境能诱导B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BMSCs能够促进肝细胞生长并对CFSC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史立军 李双星 孙博 王菁华 李呼伦 金连弘关键词:干细胞 肝细胞 人脑缺血组织中IL-17表达及来源 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证实IL-17是否参与人脑缺血损伤过程以及缺血脑组织中表达IL-17细胞的来源。方法选择疾病不同时间,尸检取因脑梗死死亡人的脑组织,以对侧正常脑组织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在人类脑组织中的表达。用线栓法封闭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pMCAO动物模型。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点IL-17的表达;利用GFAP抗体和IL-17抗体双染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GFAP、IL-17共同表达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结果人脑缺血病灶中IL-17呈高表达,与对照侧脑组织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IL-17表达高峰在发病后3~5d。SD大鼠缺血侧脑组织IL-17表达6h开始增高(P〈0.01),第6天达到高峰。pMCAO手术侧可见大量IL-17和GFAP双染细胞。结论IL-17参与了人类及大鼠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局部炎症反应过程;在大鼠实验中证实IL-17表达细胞来源于除以往确认的T淋巴细胞外,还包括神经胶质细胞。 李国忠 王丹丹 王菁华 王广友 孙博 王德生 金连弘 李呼伦关键词:脑缺血 IL-17 神经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条件下PC12细胞RAGE的表达及对其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在氧糖剥夺(OGD)的条件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及其对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随机分为3组:OGD培养组(PC12细胞在无血清无糖的DMEM培养液中厌氧培养);封闭RAGE的OGD培养组(PC12细胞在加5μg/mlRAGE抗体的无血清无糖DMEM培养液中厌氧培养);对照组(PC12细胞在无血清无糖DMEM培养液中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RAGE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对细胞死亡率进行检测。结果在OGD条件下PC12细胞培养8、11、20h均有RAGE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均明显增加,OGD培养组与封闭RAGEOGD培养组相比,LDH活性差异显著。随着厌氧时间的延长,PC12细胞死亡率明显增高,封闭RAGEOGD培养组与OGD培养组相比,PC12细胞死亡率明显降低。NO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在OGD条件下,PC12细胞RAGE表达增高。RAGE的表达对细胞的损伤起促进作用。 徐望舒 翟东旭 赵鑫 赵恺 王丹丹 王广友 孙博 王菁华 李呼伦关键词:PC12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氧糖剥夺 细胞损伤 顺铂对五种肿瘤细胞系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顺铂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对Survivin基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五种肿瘤细胞系: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10)、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人喉癌细胞(Hep-2)、人胰腺癌细胞(PC-2),应用RT-PCR方法检测顺铂作用后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五种肿瘤细胞系中Survivin基因均有较高的表达,顺铂对SGC-7910、HO-8910、HO-8910pm细胞系中Survivin基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Hep-2、PC-2细胞系在顺铂作用后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正常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顺铂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基因诱导SGC-7910、HO-8910、HO-8910PM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功效,而对Hep-2、PC-2细胞系Survivin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作用。 刘巍巍 马珊珊 史立军 孙博 王菁华 曹京燕 李呼伦关键词:SURVIVIN基因 顺铂 RT-PCR 肿瘤细胞系 模拟微重力条件对神经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微重力条件下和正常重力条件下神经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提供的微重力环境进行神经细胞微重力培养。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微重力和正常重力条件下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蛋白质谱。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采用Ciphergen Protein Chip3.2.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WCX2两种蛋白芯片共捕获246个蛋白峰,发现14个差异蛋白。与正常重力培养组蛋白谱相比,11个蛋白在微重力培养后高表达,3个蛋白在微重力培养后低表达。结论微重力条件下和正常重力条件下神经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存在差异蛋白表达,这些差异蛋白为进一步了解失重对神经细胞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王菁华 白莎莎 孟庆峰 王广友 穆莉莉 孙博 王丹丹 孔庆飞 刘玉梅 李呼伦关键词:模拟微重力 神经细胞 蛋白芯片 人缺血脑组织中IP-10和IFN-γ的表达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是否参与人缺血脑损伤过程。方法:将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7天、7~14天和15~21天3组,以非缺血侧半球做对照,用HE染色法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半球脑组织与非缺血半球脑组织中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结果:在〈7天组和7~14天组中,缺血脑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在〈7天组、7~14天组和15~2l天组中,趋化因子IP-10在缺血半球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缺血半球(分别是1.74倍增高,P〈0.01;1.41倍增高,P〈0.05和1.52倍增高,P〈0.01)。在对细胞因子IFN-γ的检测中发现〈7天和7~14天组中,IFN-γ在缺血半球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缺血半球(分别是1.65倍增高,P〈0.05和1.32倍增高,P〈0.05);在15~21天组中,IFN-γ在缺血半球与非缺血半球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人缺血脑组织中观察到IP-10和IFN-γ的表达,提示IP-10和IFN-γ参与了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损伤过程。同时也提示IP-10可能参与后期对损伤脑组织的修复。 曹京燕 李呼伦 孙博 彭海生 马珊珊 金连弘关键词:IP-10 IFN-Γ 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