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明
- 作品数:22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物元可拓学的区域社会负担态势评价初探——以四川省为例
- 2011年
- 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而社会压力过大即构成社会负担.鉴于之前大多数学者对区域社会压力的研究集中于某一两个方面,且鲜有学者研究不同区域社会负担的沉重程度问题.针对以前学者在区域社会负担研究时集中于单一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物元可拓工程学评价方法和信息熵原理,初步尝试构建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区域社会负担的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 曾永明张果万铁军
- 关键词:信息熵
- 中国川西地区人口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空间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文章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从空间自相关性出发≯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时空特征。基于2000010年的全域空间自相关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全域Moran’s I较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川西人口分布的集群特征明显且越来越显著。基于2010年截面数据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人口分布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地域。文章通过GIS技术建立人口密度和地形因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与地形因子的量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人口分布空间异质性研究对减灾防灾、创新扶贫政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 王学义曾永明
- 关键词:人口分布空间异质性
- 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被引量:8
- 2014年
- 提出并评述了关于人口分布传统研究的三个衍生问题:空间尺度不同可能产生"人口分布悖论"现象、空间相互独立的假设不尽合理、特定空间区域人口分布的复杂性。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局Moran's I值为0.7404,指示川西复杂地形区人口分布有十分显著的集群特征。以川西4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建立人口密度与相关影响因子的OLS估计、SLM估计和SEM估计,经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表明考虑了空间依赖性的估计方法能更好的刻画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经相关判别检验,确立SLM为最优模型,其纠正了OLS模型总体上高估自然环境因子而低估经济社会因子对人口密度影响的缺陷。并以SLM估计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特征,特别解析了川西"人口分布悖论"的事实和原因。
- 曾永明
- 关键词:空间计量模型
-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形态模拟与预测--基于'五普'和'六普'的分县尺度人口密度研究
- 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即是人地关系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地关系中,尽管两者的本质特征都是'运动和发展',但相对来看,地处于相对静态,人处于相对动态,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动态的人更加困难也更具意义,而人口(空间)分布的...
- 曾永明
- 关键词:人口管理人口预测
- 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理论与检验——中国256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实证:2001-2014被引量:6
- 2017年
- 人口分布异质性和经济增长异质性是普遍的空间现象。文章以空间异质性为切入点,强调空间视角在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中的作用。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考虑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后,发现理论上两者存在倒"U"型的关系;基于空间计量分析,通过中国256个城市2001-2014的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倒"U"型关系存在的事实。与此同时,本文发现传统相关议题研究存在缺乏空间视角、忽视空间自相关性而结论有失严谨性等不足,指出未来的研究不仅理论上需要考虑空间因素,实证方法上也应该考虑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方法,以消除空间依赖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城市人口聚集或疏解是一个自然过程,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在"疏"
- 曾永明张利国
- 关键词:人口空间分布空间面板数据
-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农村人口发展模式的调查被引量:4
- 2014年
-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侧重点依然在城镇,且仅能部分解决农村人口中优势群体的发展问题,而农村弱势人口的发展将会更困难。新农村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势人口的发展问题,而且这一群体还要艰难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难以保证。从农村人口群体分化角度入手,分析四川农村人口"劳动三分离"的典型特点,讨论农村优势人口单向驱动城镇化的机制,农村弱势人口艰难驱动新农村建设机制和城乡共荣双向互动机制,提出四川农村人口发展的典型模式。
- 张果曾永明刘宗鑫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
- 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在内涵、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深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是目前研究工作比较薄弱的领域.通过构建新农村建设中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计算出四川省1997~2005年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并得出相关结果和结论.
- 任平周介铭曾永明张果
- 关键词: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
- 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宜宾市南溪区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两者各自成体系、脱离式的研究使得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遭遇瓶颈,也缺乏可持续性,城乡一体化发展也面临困境.特别是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框架体系还没有达成共识,进而落实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理论上试图构建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体系,然后以可持续发展实验探索区域宜宾市南溪区为例,探索其"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支撑下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相关计量方法寻求其驱动力,并科学划分南溪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分区,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 张果曾永明王群刘宗鑫
- 关键词: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
- 城乡分割、城乡一体与农村人口发展——兼论四川省农村人口发展模式被引量:1
- 2013年
- 城乡人口红利分配不均致使中国农村人口发展严重滞后,也使中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探索缩小城乡差距的道路上,中国经历过平均主义路径、城市偏向路径和城乡一体化路径三个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前两个模式效果不佳。目前中国在探索城乡一体化模式,但理解偏误后的城乡一体化也面临危机,其中农村人口的身份和家庭转移的不完全性是危机的典型特征。要根据差异化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模式来解决农村人口发展问题,缩小城乡差距。
- 张果曾永明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人口转移
- 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时空演变及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文章基于2000~2010年省域数据,利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首次对中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进行局域变参数估计,并考察其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特征。全域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中国省域总和生育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明显的局域集群特征。不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全域常参数估计(OLS)结果显示,2000年,省域发展与民生改善和生育控制力度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385和-0.0117,2010年,两者分别下降为-0.0147和-0.0076。考虑空间异质性的GWR模型局域变参数估计结果显示,2000年,省域发展与民生改善和生育控制力度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系数分别在-0.0738^-0.0259和-0.0148~0.0028之间,2010年,两者分别下降为-0.0213^-0.0075和-0.0083~0.0081之间。这表明2000~2010年省域发展与民生改善对总和生育率的内生抑制作用仍占主导,但影响程度有明显下降趋势,并伴随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这些结论增强了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省域差异化指导意义,特别是为分省(区、市)、分步骤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提供参考。
- 谭远发曾永明
- 关键词:总和生育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