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正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2篇腹膜
  • 2篇腹膜后
  • 2篇CT
  • 2篇MRI
  • 2篇磁共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影像学表现分...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估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肉瘤
  • 1篇肉瘤
  • 1篇能谱CT
  • 1篇肿物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评估
  • 1篇疗效评价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朱正
  • 2篇周纯武
  • 2篇赵心明
  • 1篇吴宁
  • 1篇赵燕风
  • 1篇王小艺
  • 1篇戴景蕊
  • 1篇梁晶
  • 1篇赵晶
  • 1篇李晓璐
  • 1篇徐飞
  • 1篇王慧慧

传媒

  • 2篇癌症进展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0例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初诊未治的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原发性,6例继发性),表现为单发肿块型4例,多发结节型4例,浸润型2例。3例CT平扫呈均匀低密度,6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4例MRI平扫者,T1WI呈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中高信号,2例DWI扫描呈明显扩散受限,2例行MR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4例有血管穿行肿瘤但无明显受侵征象。7例伴有肝脏区域淋巴结侵犯。原发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与继发性相仿。结论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可多种多样,多数呈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血管于肿瘤内穿行而无受侵是肝脏淋巴瘤的较为特征性表现。
王小艺赵燕风吴宁朱正梁晶
关键词:肝脏淋巴瘤CTMRI
基于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的门静脉图像质量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宝石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门静脉图像的质量,并将其与传统多排螺旋CT的门静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搜集临床有恶性肿瘤病史、治疗后随诊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最佳CNR单能量组)、B组(60keV+40%ASiR组)及C组(常规螺旋CT组),每组30例。A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40~140keV能量段的101组单能量图像,得出门静脉主干CNR随能量变化曲线,进而得出能谱CT成像中最佳能量点的单能图像;B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60keV的单能量图像,并加上40%的ASiR。C组门静脉期采用常规肝脏增强扫描模式扫描得到门静脉期扫描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中门静脉、肝实质的平均CT值及其差值、图像噪声及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盲法下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最佳CNR单能量水平集中在55.87keV左右。在A、B、C组图像的CNR分别为6.81±1.87、8.09±2.29、3.30±1.08,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8±0.58分、4.35±0.56分和3.58±0.46分。A、B组的CNR和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01)。结论:MSCT门静脉成像中最佳CNR单能量与60keV+40%ASiR图像较常规螺旋CT图像成像质量大大提高,均可在临床血管成像方面广泛推广。
赵晶李晓璐徐飞朱正王慧慧赵心明周纯武
关键词:门静脉
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像学评价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lipid poor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s, LPRL)的 CT 和 MRI 表现及其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及 CT、MRI 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病变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物,大小为(12.5±8.0)cm,范围为1.9~21.0 cm。肿瘤边界清晰者12例,边界不清者9例。病变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肿瘤位于肾周间隙者12例,位于肾旁前间隙者6例,位于肾旁后间隙者3例。9例患者的肿瘤伴粗大血管影,11例伴分隔,7例伴坏死,4例伴钙化(粗大、散在、多发钙化)。该病有特征性的CT、MRI 表现,多表现为软组织实性肿物;平扫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病变多伴坏死或分隔、血管影。结论 CT 及 MRI 对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正赵心明戴景蕊周纯武
关键词:CT
腹膜后肿物的CT、MR影像形态、功能学评价
第一部分:腹膜后肿物的CT、MR影像形态学评价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膜后肿物(Retroperitonealtumor)的CT、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对2005~2012年有完整临床和影像资料的腹...
朱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腹膜后肿物
文献传递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中的价值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IVIM-DWI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9...
朱正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磁共振功能成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