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国斌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战争
  • 7篇抗日
  • 7篇抗日战争
  • 5篇民族
  • 4篇凝聚力
  • 4篇民族凝聚力
  • 3篇战时
  • 3篇自信
  • 3篇民族精神
  • 3篇民族自信
  • 3篇抗战
  • 3篇抗战时期
  • 2篇信心
  • 2篇中共
  • 2篇自信心
  • 2篇民族自信心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理论
  • 1篇第三代领导集...
  • 1篇心态

机构

  • 13篇宁德师范高等...

作者

  • 13篇游国斌

传媒

  • 5篇宁德师专学报...
  • 1篇党史文苑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福建党史月刊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觉醒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被引量:1
2004年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基于"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共识,停止了纷争,由分裂走向合作,并最终结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投身于抗日事业,呈现出空前的一致性与广泛的参与性的特点,表现出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的空前觉醒,不仅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实际进程,而且是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游国斌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觉醒民族统一战线
论抗战时期的民族自信心
2007年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重新振起,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自信心最坚强的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绝大多数中国人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促成这一时期民族自信心重新振作并全面增强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的空前觉醒,中国人民在团结抗战中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二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三是中国军队高昂的作战意志和顽强的抵抗能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四是国际社会出于道义而给予的各种援助,英美等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抗战时期的民族自信心,是推动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今天仍能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历史启示。
游国斌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
抗战时期民族自信心重振原因探析被引量:1
2007年
民族自信心的重新振起,是推动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的空前觉醒,中国人民在团结抗战中形成的强大民族凝聚力;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中国军队高昂的作战意志和顽强的抵抗能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国际社会出于道义而给予的各种援助,英美等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是促成抗战时期民族自信心重振的主要原因。
游国斌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
1943年国共两党庆祝废约活动述略
2009年
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抗战期间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顽强御侮的历史报偿,也是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必然结果。它提振了民心,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中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念。国共两党因之不约而同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尽管国共两党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但废约所产生的积极政治影响,客观上维护和巩固了业已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游国斌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共两党
略论闽东红军的精神特质被引量:2
2010年
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建和发展,充满了艰辛曲折,铸就了熠熠生辉的红军精神。这种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鲜明地展现出闽东红军的优良特质: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优良特质植根于闽东这块英雄的土地,贯穿于闽东红军的历史,是其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今天也是激励闽东人民迈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游国斌
关键词:三年游击战争
海峡西岸东北翼物流平台的构建对策
2007年
随着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提出,作为区城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网络系统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从海峡西岸东北翼已有的基础条件出发,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构建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区域物流平台,以形成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的集聚扩散,加快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的发展步伐。
游国斌
关键词:物流平台
高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思考
2001年
学习邓小平理论 ,是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要结合具体实际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掀起学习的新高潮。要以领导班子为重点 ,带动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学习 ,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 ,加强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要改进学习方法 ,注重学习效果 ,提高学习重量 ,努力形成以理论学习促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从而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新格局。
游国斌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2003年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创造的新的现代化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不仅涵盖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内容,而且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它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游国斌
关键词:中共十六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现代化构想溯源
2004年
新民主主义现代化这一构想,是毛泽东以他对中国特殊国情和现代化历史主题的深刻认识,对世界历史潮流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敏锐洞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原则的独到理解,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史发展,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综合而成的。它的提出,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有着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游国斌
关键词:毛泽东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的新追求
2002年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提出了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这一新的发展理念 ,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制定了“新三步”战略 ,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提出要以崇高的精神为支柱 ,以创新为动力 ;强调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
游国斌
关键词: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