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滨
- 作品数:143 被引量:605H指数:14
- 供职机构:解放军30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red cell natur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RNIAF)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血清HBV DNA大于106 IU/ml的60例肝功能正常、32例初次出现肝功异常及26例反复肝功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实验,对118例研究对象及30例正常人的RNIAF进行测定。结果: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RNIAF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初次出现肝功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RNIAF显著高于肝功正常的HBeAg阳性患者及正常人群(P<0.01);反复出现肝功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RNIAF则显著低于肝功正常的患者及正常人群(P<0.01)。持续肝功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RNIAF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肝功能恢复后其RNIAF有所回升。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RNIAF的变化与其疾病的不同时期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该类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王海滨
- 关键词:HBEAG阳性慢性乙肝免疫粘附
- 复方丹参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及其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探讨以复方丹参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长期无症状(LAsC)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及其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确诊为LAsC的患者,采用以复方丹参治疗为主,同时加强休息。饮食和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治疗方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红细胞SOD酶和血清LPO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清HBsAg商度明显下降(P<0.01),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SOD酶活性明显提高(P<0.01),血清LPO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皆十分显著(P<0.01)。结论:以复方丹参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者机体内环境,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效促进患者血清病毒复制产生的清除。
- 孙宝霞张洋刘月兰雷霞王海滨
- 关键词:携带者复方丹参红细胞免疫功能乙型肝炎
-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44数量表达与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44数量与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将戊二醛固定的2% 红细胞悬液定量“液相包被”到V型板中,依次加入鼠抗人CD44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第二抗体,洗板后加底物显色,移显色液于比色板中,测定其A405吸光值。本文对111例肝硬化病人的红细胞CD44进行测定,同时采用AU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胆碱酯酶(CHE),采用ACL200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采用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44数量表达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并且重度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D44的数量变化显著低于轻度肝硬化患者(t=-4. 55,P=5. 76×10-6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44变化与血清HA含量的变化关系密切(P<0. 01),同时与CHE和PTA的变化密切相关(P<0 .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D44数量变化与其病情发展关系密切。
- 李阳王海滨姜平马洪滨刘立明鞠连才杨丽华王雪飞徐军李潇潇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凝血酶原活动度全自动生化仪肝硬化病人血清HA
- 红细胞产生的NK细胞增强因子及其生物学作用被引量:23
- 1999年
- 本文综述了红细胞浆内存在的NK细胞增强因子(NKEF)的发现、分子结构、基因克隆、基因重组及其生物学活性。NKEF是近年新发现的抗氧化剂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在增强NK细胞毒效应、抗肿瘤。
- 王海滨郭峰
- 关键词:红细胞NK细胞毒效应抗氧化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在CXCL10 G-201A位点变异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患者趋化因子CXCL10[干扰素γ诱导蛋白(IFN γ-inducible protein,IP-10)]基因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变异率,探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法用于批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的200例CSHB患者(CSHB组)为研究对象,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收集患者EDTA-K2抗凝全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RFLP法进行检测,对其中185例[CSHB组93例(46.5%),NC组92例(30.7%)]样本(占总样品的37%)用DNA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185例样本用DNA测序法进行验证,经Kappa检验k=0.937,P<0.05,说明二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种方法的一致率为97.84%,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方案中关于二种方法一致性的专业要求(一致率≥95%)。CSHB组趋化因子IP-10相关的G-201A的突变率为21.28%、NC组为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HB组患者的趋化因子IP-10基因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突变率明显高于NC组。本实验结果表明,PCR-RFLP法经过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可靠,可以用于标本的SNP分型。
- 刘立明许智慧刘妍谢红王海滨毛远丽徐东平
- 关键词:趋化因子类乙型多态现象单核苷酸多态现象限制性片段长度
- 血清sCR1变化与肝病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张继万王海滨周建丽刘同发何鹏飞张晓芳赵志勇刘振红崔恩博
- 关键词:肝病肝功能补体
- 凝血因子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3年
- 凝血因子 (F )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国内外对F的结构和功能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而临床对F的检测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进 ,本文对F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检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 李波王海滨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 血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现象及意义被引量:4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分别在枸橼酸钠抗凝自身血浆中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 5 0 μl 10 8/ml的红细胞悬液、10 7/ml淋巴细胞或 10 7/ml粒细胞悬液与等体积新鲜枸橼酸钠抗凝自身血浆和 10 0 μl的 10 6/ml的肿瘤细胞悬液混合 ,37℃ ,30min ,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粘附情况 ;设立抗CR1分子单抗阻断实验、依地酸钠(EDTA)抗凝自身血浆替代实验以及血浆天然抗体测定等进行机理探讨。结果 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对肿瘤细胞都有较强的免疫粘附作用。正常人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免疫粘附结合率分别为 6 4.1± 12 .5、5 8.7± 9.1和 6 0 .7± 10 .2 ,其中红细胞最早粘附结合肿瘤细胞。正常人群、肝癌及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粘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抗CR1分子单抗阻断或EDTA抗凝血浆替代实验都可阻断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粘附 ,而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粘附作用只有部分被阻断。肿瘤细胞系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结论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对肿瘤细胞都具有较强的免疫粘附作用。红细胞的免疫粘附作用属补体依赖性CR1分子介导的天然免疫粘附。红细胞可明显促?
- 王海滨张景萍郭峰钱宝华牛芳
- 关键词:血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
- 慢性肝病血清LN与白、球蛋白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血清层粘蛋白(LN)与白、球蛋白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77例慢性肝病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LN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400检测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N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以LN大于等于130 ng/ml和小于130 ng/ml将患者分为两组,二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比较差异高度显著。结论:血清LN变化与慢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 朱红玉王雪飞刘立明马洪滨李永利陈厦王海滨
- 关键词:慢性肝病白蛋白球蛋白层粘蛋白
- 抗体捕获血清HBV进行荧光PCR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采用特异性抗体捕获血清中的HBV直接进行荧光PCR的方法,为建立快速微流体芯片的实验方法奠定实践基础。方法采用修饰有抗-HBsAb的磁珠与HBV DNA阳性的血清混合处理,用灭菌蒸馏水洗涤2次,同时设立无抗体包被...
- 王海滨王玮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聚合酶链反应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