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力月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媒体
  • 4篇公共性
  • 3篇电视
  • 3篇新闻
  • 3篇历史视野
  • 3篇公共
  • 2篇电信
  • 2篇电信业
  • 2篇叙事
  • 2篇舆论
  • 2篇主义
  • 2篇媒介
  • 2篇媒介融合
  • 2篇公共服务
  • 2篇广播
  • 2篇广播电视
  • 2篇广电
  • 2篇广电业
  • 2篇分营
  • 2篇报纸

机构

  • 11篇上海师范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石力月
  • 2篇夏德元
  • 1篇吴畅畅
  • 1篇邓建国
  • 1篇赵月枝
  • 1篇汲生才

传媒

  • 6篇新闻大学
  • 3篇新闻记者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数据
  • 1篇传媒评论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乡二元格局中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至今已经实施了15年,在这15年间,一方面它确实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效地改善和普及了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前人研究都将它放置于广播电视业发展或者农村建设的内部来看待,但本文认为,"村村通"工程所面对的农村现实源于城乡二元分割背景之下急剧的广播电视市场化改革,而在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很难回应由此带来的城市中心主义的问题,因此,它既难以真正回应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内涵,又难以对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发展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所以需要跳脱内部视野,而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脉络中对其进行考察与反思。
石力月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历史视野里的资本主义危机与批判传播学之转机被引量:13
2015年
2008年以来全球资本主义旷日持久的全面危机,不但使支配性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有了被全面检讨的可能,而且使批判马克思主义有了被重新激活的可能。由于中国和信息传播是理解这场危机的两个关键领域,中国新闻传播学通过跳出既有的"主流"研究框架甚至学科本身,重新引入马克思主义批判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检视当下这场危机中的传播实践及其与这场危机的互构关系,就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不但能够拓展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议题并使其超越东西方对立而获得跨国性和跨文化特质,而且能将研究从所谓价值中立的科学主义路径之中解放出来,使其具有真正的现实主义取向和实践指向。
赵月枝石力月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2005年第八届四川电视节印象
2006年
1990年4月,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设置了上海电视节和四川电视节,欲把它们办成广播电视系统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两个电视节都是隔一年举办一次,前者双数年举办,后者单数年举办。自1991年以来,四川电视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逐步发展成为了亚洲最著名、最重要的国际影视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电视节目进出口的主要渠道之一。今年举办的第八届四川电视节在延续以往固有风格的同时,呈现了一些新景象,也暴露了一些不足,笔者以亲历者的视角着重谈谈本届电视节上节目交易市场与“金熊猫”奖纪录片评选活动的一些情况。
石力月
关键词:民营电视纪录片
作为政治的商业主义与政治的消解及重构——议“韩寒事件”的微博论战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将"韩寒现象"放置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实践及思想状况的脉络中来看待,试图解读出其背后一整套意识形态关联及变化,分析此次微博论战的各种表现。本文认为,"韩寒现象"背后发挥作用的是90年代以来作为政治的商业主义机制,而微博论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某些公共讨论的特征,但目前参与者对于"韩寒现象"的反思主要囿于自由主义框架,它与"韩寒现象"之间所呈现的悖论性使此次论战似乎难以真正演进为一次讨论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和未来走向的契机。
石力月
关键词:商业主义自由主义政治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被引量:1
2019年
夏德元:很高兴请到两位嘉宾,大家一起来讨论近年来在学界和业界都很热门的话题——非虚构写作。第一个问题是,非虚构写作或非虚构叙事,为什么会成为日益受重视的问题呢?石力月: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来看,非虚构写作都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国外它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的问世,在国内不少研究者则将其与从传统媒体时代而来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报道、特稿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夏德元邓建国邓建国
关键词:虚构叙事写作《冷血》传统媒体新闻报道
传播格局与公共服务的结构转型
2019年
在传统传播格局里,“媒体”的概念和边界都是很清楚的,经典的讲法是媒体包含6种类别,分别为: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我们今天说传统媒体发生了变化并不是简单指它们被新媒体取代,而所谓新媒体也并不是与传统媒体毫无关系的新物种。上述6种类别都没有消失,但如今它们从内涵到外延,从形态到运营,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等,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石力月
关键词:传统媒体公共服务报纸
社交媒体时代的客观性:个人化叙事的报道与作为事实的舆论——基于“江歌事件”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2016年11月3日发生在日本的"江歌案"虽然在法律的意义上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围绕它的争论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平息。本文通过考察事件的整个传播过程发现,一方面,一些专业媒体相关报道以"客观"的面目出现,但其基本框架实际上很大程度被江歌妈妈的个人化叙事逻辑所建构;另一方面,舆论表现形成了被批评者认为是"舆论审判"的局面,但舆论由于多层嵌入事件发展的过程之中,本身成为客观事实的一部分。因此,上述两个方面为我们提出了社交媒体时代如何理解"客观性"的命题。以此为基础,本文认为,今天专业媒体能否以及如何超越各类个人化叙事的框架与回应各类舆论表现的社会现实基础,是重建个体关系、改善当下舆论生态的重要突破口。
石力月
关键词:社交媒体客观性专业媒体
影视作品的IP化及其基于交换价值的生产——以西游题材电影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近几年,影视作品的IP化是一个突出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改编影视作品都叫IP电影或IP剧,"改编"多是针对文本本身而言,而"IP"则更多地强调作品基于市场的交换价值。近几年的IP电影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反复生产",西游题材电影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分析西游题材IP电影独特的生产性要素以及生产链条可见,不断地IP化、衍生IP化是一个"他者化"的过程,而能够源源不断地通过"他者化"来进行"变现"是西游题材在今天最大的交换价值。它在以不断被生产的方式被不断消解,加之在消费具有高度生产性的体系中,唯收益论日渐具有支配性,各个环节巨大的变现压力使得精雕细琢的生产方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是西游题材IP价值稀释的生产性根源,也是今天整个电影市场"烂片当道"的生产性根源。
石力月
关键词:电影生产改编他者化
价值之间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利益——解读复旦学生与广州媒体人公开信的一种视角被引量:1
2015年
上海外滩跨年夜的拥挤踩踏事件不但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而且也引发了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一系列讨论。我们两人的讨论主要围绕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展开,既以前人的讨论为基础,也与前人的讨论有所对话,期待同仁的批评指正。"
石力月吴畅畅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公共利益公开信媒体
全球治理与公共领域的跨国化被引量:2
2012年
公共性长期以来被认为仅仅是,或者至少主要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现象。或者我更应该说它国际化的维度被忽视了。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对于公共(领域)"属于"民族国家这种默认的假设已明确地遭到了挑战。这个默认的假设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它意味着可能存在很多公共领域——原则上,
斯拉夫科.斯普里查石力月
关键词:全球治理跨国化民族国家公共性默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