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福禄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式微
  • 2篇锥壳
  • 2篇锥孔
  • 2篇微机电系统
  • 2篇微装配
  • 2篇小件
  • 2篇机电系统
  • 2篇多自由度
  • 2篇触发模块
  • 2篇电系统
  • 1篇电控
  • 1篇动态链接
  • 1篇动态链接库
  • 1篇多线程
  • 1篇压电
  • 1篇压电陶瓷
  • 1篇柔性铰链
  • 1篇软件架构
  • 1篇平板
  • 1篇人机

机构

  • 5篇沈阳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5篇董福禄
  • 4篇郝永平
  • 4篇张嘉易
  • 4篇路超
  • 4篇王永杰
  • 1篇包丽雅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成组技术与生...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平板类微小零件装配控制策略与软件架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不同尺寸的平板类微小零件装配问题,将视觉技术引入到微装配作业中,对微装配控制策略和软件架构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微小零件结构特点、尺寸与装配精度要求,提出'Look and move+Visual servo'相结合的微装配控制模式,采用由界面层、数据层和逻辑层组成的分层软件架构,建立基于视觉的真空吸附式微装配系统平台。围绕集成化、可复用性要求,进行软件框架类继承关系的分析,采用基于动态链接库和VC++的MFC应用程序框架编程方法,集成Halcon视觉算法库,应用数据驱动模式,最终实现微装配控制软件设计。基于控制方法对由5个不同平板类微小零件组成的微组件采用三种不同装配方式,分别进行8组装配试验,并对其关键精度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其测量结果表明,三种装配方式中姿态调整自动装配方式装配效果最佳,微组件的同轴度和平行度误差基本满足装配精度要求,微装配的适用性有明显改善。此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用于其他微装配系统,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复用性和人机交互性。
郝永平王永杰董福禄路超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软件架构人机交互机器视觉
基于MEMS机构装配的微夹持器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微夹持器作为末端执行装置,直接决定了微装配的效率。MEMS机构中包含许多微小的活动部件和功能元件,为实现这些微小器件的稳定夹取和自动装配,设计了一种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基于柔性铰链的二级放大微夹持器结构。对该微夹持器的节点应力、刚度及最大张合量等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微夹持器进行了试制。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夹持器最大张合量是245μm,放大倍数约为12.3倍,满足MEMS机构的装配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张合量与夹持力进行了系统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非线性回归,推导出99.99%可靠度的驱动电压计算公式,实现了微夹持的精确控制。
郝永平董福禄张嘉易包丽雅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微装配微夹持器压电陶瓷柔性铰链
一种真空吸附式微小件夹持装置
一种真空吸附式微小件夹持装置,包括可更换吸附头、换接机构和旋转机构。吸附头的微吸头外侧罩有微吸头外壳和定位外锥壳。触发模块固定于外筒外边缘,起保护和反馈的作用。换接机构通过中空拉钉与吸附头的拉钉内套对应装配。拉钉定位锥与...
郝永平张嘉易董福禄路超王永杰
文献传递
一种真空吸附式微小件夹持装置
一种真空吸附式微小件夹持装置,包括可更换吸附头、换接机构和旋转机构。吸附头的微吸头外侧罩有微吸头外壳和定位外锥壳。触发模块固定于外筒外边缘,起保护和反馈的作用。换接机构通过中空拉钉与吸附头的拉钉内套对应装配。拉钉定位锥与...
郝永平张嘉易董福禄路超王永杰
文献传递
基于微装配的电控位移台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鉴于微装配技术已经成为MEMS器件封装的关键,电控位移台是微装配整个过程的最主要运动平台,针对电控位移台的自动化控制,以Visual C++6.0为控制系统开发平台,采用基于动态链接库和Visual C++的MFC应用程序框架编程方法,编写了人机交互界面和控制系统程序.通过对电控位移台重复定位精度和空回精度的测量,得知重复定位精度和空回精度均为2μm,验证了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可靠性,且易操作,执行效率高,实时性好.
王永杰张嘉易董福禄路超
关键词:微装配动态链接库多线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