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婉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灸法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带状疱疹后
  • 2篇带状疱疹后遗
  • 2篇带状疱疹后遗...
  • 2篇神经痛
  • 2篇疱疹
  • 2篇疱疹后遗神经...
  • 2篇经痛
  • 2篇灸法治疗
  • 2篇后遗神经痛
  • 1篇循证
  • 1篇循证证据
  • 1篇文献计量学
  • 1篇计量学
  • 1篇计量学分析
  • 1篇PUBMED
  • 1篇META分析
  • 1篇病症

机构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陈日新
  • 3篇熊俊
  • 3篇邓茹月
  • 3篇赵婉
  • 1篇吴梅珍

传媒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评价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四大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1978年-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年-2015年)、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2015年)、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1989年-2015年)。收集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RCT文献,经阅读、筛选、提取有效信息后,采用Cochrane Review Handbook 5.1.0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结果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3软件进行核实。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1篇,文献质量普遍偏低。Meta分析:灸法vs西药,RR=1.46,95%CI[1.29,1.66](P<0.00001);灸法+西药vs西药总有效率,RR=1.31,95%CI[1.16,1.47](P<0.0001);灸法vs针刺,RR=1.18,95%CI[0.81,1.72](P>0.05);灸法+针刺vs针刺,RR=1.18,95%CI[1.09,1.28](P<0.0001);灸法vs物理疗法总有效率,RR=1.68,95%CI[1.28,2.22](P<0.05)。结论:灸法相对西药、物理疗法有疗效优势,结合西药有增强疗效的作用,灸法相对针刺和结合针刺方面,尚未显示出比较确定的疗效优势,还需今后临床进一步拓展验证。
邓茹月陈日新熊俊赵婉
关键词:灸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META分析
基于现代文献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循证证据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科学评价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科学的循证依据。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四大数据库,CNKI,CBM,VIP,WF,检索能够回答对应3个针灸临床问题的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文献,运用循证医学五级分类法一一对其进行评价和逐级分类,结局指标统计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3软件核实。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47篇,共有1项1b级证据及3项2b级证据证明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而且灸法相对西药而言不良反应少;不同灸法之间的比较偏少,有1项2b级证据为热敏灸与传统艾灸比较,两者在总体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热敏灸的愈显率高于传统艾灸,1项2c级证据为百笑灸与艾灸比较,在整体疗效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止痛方面百笑灸优于艾灸;在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措施方面,有1项1c级证据表明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在止痛和愈显率方面优于单纯用电针夹脊穴和围刺,2项2a级证据证明艾灸结合针刺能够增加原有疗效。结论: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对比西药有优势;灸法之间的比较较少;灸法与其他治疗措施结合一定优势,但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文献及临床证据以支持。
邓茹月熊俊陈日新赵婉
关键词:灸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循证证据
基于Pubmed灸法临床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分析Pubmed数据库中灸法临床研究现状,为灸法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管理器Note Express 3.0纳入所有与灸法相关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制作信息采集表,提取相关资料,包括发表作者、发表年份、发表期刊类型、治疗病症、干预措施及对照模式等,其中病症谱根据国际疾病分类与编码系统(ICD-10)进行统计,其余条目计算文献频次及其构成比。结果:共纳入886篇文献,14个病症系统,涉及94种病症;高频次的治疗方法为悬灸(56.23%)、温针灸(9.25%)、隔药灸(8.50%)等;文献发表数量自2005年起急剧增长,主要分布在中美英日韩各国;发表期刊多为国内核心期刊,RCT研究占30.81%。结论:灸法类型多样,干预病症谱广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十年在国内发展迅速,但对其的研究手段还待提高。
邓茹月熊俊陈日新赵婉廖希希吴梅珍
关键词:灸法文献计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