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帆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抗肿瘤
  • 3篇肿瘤研究
  • 3篇纳米
  • 3篇抗肿瘤研究
  • 2篇递送系统
  • 2篇三氯生
  • 2篇体外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纳米银
  • 2篇抗菌
  • 2篇抗菌效果
  • 2篇活性
  • 2篇姜黄素
  • 2篇阿霉素
  • 1篇毒性
  • 1篇心肌毒性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修饰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黄帆
  • 6篇张玉民
  • 6篇褚丽萍
  • 6篇刘鉴峰
  • 6篇杨丽军
  • 5篇刘金剑
  • 4篇杨翠红
  • 3篇王婧
  • 3篇任春华
  • 2篇高阳

传媒

  • 3篇天津医药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酸修饰的肿瘤微环境响应性胶束递送抗肿瘤药物的性能研究
张玉民刘金剑杨翠红褚丽萍黄帆樊慧蓉刘鉴峰
原位自组装多肽在肿瘤和细菌感染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肿瘤和细菌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亟需开发有效的诊疗方法以克服这两类疾病。原位自组装多肽能够特异识别病灶部位某些特异性高表达的物质,靶向性地在病灶部位聚集,并通过自组装形成稳定的纳米结构,从而实现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在疾病诊疗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的医用材料。本文就原位自组装多肽在肿瘤和细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从柔黄帆刘鉴峰杨丽军
关键词:肿瘤细菌感染
阿霉素修饰纳米银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新型的具有p H响应性的阿霉素-纳米银(DOX-Ag NPs)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其体外响应性释药行为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硫辛酰肼(LA-NHNH2)连接纳米银(AgNPs)和阿霉素(DOX),得到DOX-Ag NPs。利用核磁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硫辛酰肼-阿霉素(LA-NHN=DOX)进行结构确证;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纳米粒的粒径和形貌;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纳米粒的光学性质;通过透析法结合荧光光谱检测DOX-Ag NPs在不同p H下的DOX释放行为;采用噻唑蓝比色法研究DOX-Ag NPs对Hep G2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 LA-NHN=DOX的1H NMR数据及HRMS检测到746.275 6处的分子离子峰均证明LA-NHN=DOX成功合成。DOX-Ag NPs为粒径(40.4±3.8)nm的球形纳米粒;在弱酸性条件下DOX-Ag NPs能够快速响应性释放DOX;DOX-Ag NPs对Hep G2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DOX浓度为0.5~20 mg/L(Ag浓度为0.45~18 mg/L)时,DOX-Ag NPs组细胞生存率均明显低于DOX组和Ag NPs组(均P<0.05)。结论 DOX-Ag NPs是一种具有p H响应性的联合抗肿瘤纳米制剂,能在肿瘤组织快速释放DOX,并通过与Ag NPs的协同治疗,发挥良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杨丽军禇丽萍王婧任春华王中强黄帆
关键词:阿霉素纳米银PH响应抗肿瘤
阿霉素前药纳米粒/姜黄素联合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抗肿瘤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以酸敏感阿霉素前药纳米粒为基础,通过负载姜黄素构建联合递送系统,从而在提高抗肿瘤细胞增殖效果的同时降低由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方法利用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氨基与醛基化聚乙二醇(PEG-CHO)的醛基进行席夫碱反应得到PEG-DOX前药聚合物,通过疏水作用将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姜黄素(curcumin,Cur)负载到PEG-DOX的疏水内核中,最后通过纳米沉淀技术得到同时负载两种药物的前药纳米粒PEG-DOX/Cur NPs。通过核磁(1H-NMR)对PEG-DOX前药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对PEG-DOX/Cur NPs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PEG-DOX/Cur NPs在酸性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利用MTT法研究PEG-DOX/Cur NPs的肿瘤细胞(H1975)增殖抑制效果以及评价PEG-DOX/Cur NPs对心肌细胞(H2C9)的毒性;通过H2C9细胞内的氧化自由基(ROS)水平检测(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盐法,DCFH-DA法)揭示PEG-DOX/Cur NPs对DOX心肌细胞毒性改善的机理。结果 PEG-DOX/Cur NPs为直径约90 nm的均一的球形结构,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同步释放DOX和Cur;MTT结果表明PEG-DOX/Cur NPs的H1975细胞增殖抑制效果优于DOX和PEG-DOX NPs(P<0.05),且PEG-DOX/Cur NPs对H2C9细胞的毒性明显低于DOX和PEG-DOX NPs(P<0.05);H2C9细胞ROS含量检测结果表明PEG-DOX/Cur NPs处理的心肌细胞具有最低的ROS水平(P<0.05),由此说明PEG-DOX/Cur NPs较低的心肌细胞毒性可能源于Cur引起的胞内ROS的降低所致。结论基于DOX前药纳米粒负载Cur构建联合递送系统在实现了理想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果的同时,明显的降低了由DOX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实现了联合治疗的效益最大化。
褚丽萍刘金剑杨翠红黄帆刘鉴峰张玉民
关键词:阿霉素姜黄素心肌毒性
三氯生联合纳米银用于增强抗菌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新型的三氯生-纳米银(TCS-Ag NPs)联合抗菌剂,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通过半胱氨酸(Cys)上的巯基将甘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Gly-Gly-Cys)三肽修饰的三氯生(TCS)连接到纳米银(Ag NPs)上,得到TCS-Ag NPs。利用核磁氢谱(~1H-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三氯生-戊二酸酐-甘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TCS-GA-Gly-Gly-Cys)进行结构确证;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纳米粒的粒径和形貌;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纳米粒的光学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分别定性和定量地研究TCS-Ag N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 TCS-Ag NPs粒径为45 nm左右的球形纳米粒。TCS-Ag NPs的ζ-电位为(-26.6±1.9)mV。TCS-Ag N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抑制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性,在0.5~20.0μg/mL的Ag质量浓度及0.4~16.0μg/mL的TCS质量浓度范围内,其抑菌效果均好于Ag NPs和游离TCS。结论TCS-Ag NPs是一种有效的纳米抗生素,能发挥广谱抗菌剂Ag NPs和抗生素TCS的协同抗菌效果,对细菌进行联合杀伤。
杨丽军王婧黄帆任春华禇丽萍
关键词:三氯生纳米银抗菌
ROS响应性纳米前药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新的具有活性氧自由基(ROS)响应性的紫杉醇前药纳米粒,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稳定性、体外响应性释药行为、细胞摄取情况和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硫醚间隔基(2S)连接亲水性的聚乙二醇(PEG)与疏水性的紫杉醇(PTX),得到前药聚合物PEG-2S-PTX单体,通过自组装制备前药纳米粒PEG-2S-PTX NPs。同时合成以丁二酸酐(SA)为间隔基的PEG-SA-PTX单体,并制备前药纳米粒PEG-SA-PTX NPs作为对照。利用核磁(1H-NMR)对前药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对纳米粒的粒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纳米粒在氧化条件下的释放行为,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人乳腺癌MCF-7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行为,利用MTT法比较纳米粒对MCF-7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 PEG-2S-PTX、PEG-SA-PTX能够分别自组装成粒径为(92.15±12.42)nm、(113.20±12.16)nm的纳米粒;在氧化条件下PEG-2S-PTX NPs能够快速响应性释放PTX,而PEG-SA-PTX NPs只产生微弱的响应性;PEG-2S-PTX NPs较PEG-SA-PTX NPs能被MCF-7细胞更快速地摄取,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均呈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0.05、0.1、5、10、50、100 mg/L时PEG-2S-PTXNPs体外细胞毒性强于PEG-SA-PTX NPs(P<0.05)。结论 PEG-2S-PTX NPs作为具有ROS响应性的紫杉醇前药纳米粒,能在被摄取进入细胞后以ROS响应的方式在肿瘤细胞内快速释放PTX,发挥良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黄帆高阳杨丽军任春华褚丽萍张玉民
关键词:活性氧自组装
阿霉素前药纳米粒/姜黄素联合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联合抗肿瘤研究
褚丽萍刘金剑张玉民杨翠红黄帆刘鉴峰
构建纳米载体系统负载Van-TAMRA用于长效示踪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研究
杨翠红张玉民刘金剑褚丽萍黄帆樊慧蓉刘鉴峰
新型渗透性水凝胶作为载体用于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植入治疗
2017年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类新型的渗透性水凝胶,通过物理作用负载放疗剂,用于肿瘤的植入治疗.方法 通过酯化反应合成聚合物PECT-RGD(其中,PECT为含环醚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RGD为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短肽),通过酰胺化反应和氯胺T法制备^131I标记的透明质酸,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沉淀离心纯化法对标记的透明质酸进行分离纯化;小瓶翻转法验证凝胶的形成;MTT法研究聚合物材料的细胞毒性;利用放射性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研究小鼠体内植入的凝胶的体内稳定性及降解情况;通过抑制肿瘤生长体积和肿瘤组织切片研究^131I@PECT-RGD凝胶的体内抗肿瘤效率.结果 聚合物PECT-RGD没有细胞毒性;在正常生理体温(37℃)下能够形成稳定的凝胶,并且可以在体内发生自降解;与PBS组相比,注射131I@PECT-RGD凝胶组和^131I@PECT凝胶组均呈现较高的抗肿瘤效率,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968,P〈0.05);^131I@PECT-RGD凝胶组与^131I@PECT凝胶组比较,抗肿瘤效率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7.276,P〈0.05);3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78,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注射PBS组的肿瘤组织仅出现小部分坏死,注射^131I@PECT凝胶组的肿瘤组织大部分坏死,注射^131I@PECT-RGD凝胶组的肿瘤组织基本坏死.结论 ^131I@PECT-RGD凝胶能够原位注射到肿瘤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自降解性和抗肿瘤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肿瘤局部放疗方法.
黄帆高阳张玉民杨丽军褚丽萍刘金剑
关键词:肿瘤水凝胶放射性同位素近距离放射疗法
抗菌肽/三氯生共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用于增强抗菌效果的研究
2019年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新型抗菌肽/三氯生双修饰金纳米颗粒(Au-TCS-RWNPs)抗菌剂,对其纳米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体外抗菌活性和血液相容性。方法先利用柠檬酸盐还原法合成金纳米颗粒(AuNPsh通过将抗菌肽精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RWRWRWC)和三氣生-甘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TCS-GGC)共修饰或单独修饰到Au NPs上,得到Au-TCS-RW NPs、Au-TCS NPs、Au-RW NPs。利用动态光散射(DLS)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王婧蔡晓瑤杨丽军黄帆刘鉴峰
关键词:抗菌肽三氯生金纳米颗粒抗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