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萍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肺运动
  • 4篇心肺运动试验
  • 4篇康复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脏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脏康复
  • 2篇运动康复
  • 2篇护理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病患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刘萍
  • 10篇赵威
  • 7篇高炜
  • 4篇任川
  • 3篇王鸿艳
  • 2篇徐顺霖
  • 2篇童素梅
  • 2篇白瑾
  • 2篇李丹
  • 2篇吴晓月
  • 2篇郑海燕
  • 1篇陶立元
  • 1篇孙丽杰
  • 1篇张丽
  • 1篇王鹏
  • 1篇徐昕晔
  • 1篇李艳莹
  • 1篇王琳
  • 1篇祖凌云
  • 1篇于艳青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2014北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有助于冠心病患者接受基于家庭的远程心脏康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智能手机应用等因素对冠心病患者基于家庭的远程心脏康复(home-based telemonitor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HTCR)接受情况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地区多家三甲医院及社区医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对HTCR接受程度的因素。结果有效调查冠心病患者1121例,其中使用智能手机980例(87.42%)。使用智能手机的冠心病患者对HTCR的接受率为46.84%(459/980),智能手机使用较为流利的冠心病患者HTCR接受率较高(使用非常流利:OR=3.159,95%CI:2.070~4.819,P <0.001),高中以上学历(OR=1.570,95%CI:1.166~2.114,P=0.003)、有一定运动习惯(规律锻炼:OR=2.764,95%CI:1.861~4.105,P <0.001)及就诊于社区医院(OR=2.163,95%CI:1.522~3.074,P <0.001)均对冠心病患者HTCR接受情况具有积极影响。结论冠心病患者HTCR接受程度受智能手机应用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需针对不同特征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宋燕新任川刘萍于艳青雷赏赏赵威高炜
关键词:冠心病智能手机
合理用药基础上联合运动指导对CABG术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附个案报道)
2016年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或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加强对上述人群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冠心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在个体化用药基础上通过有效强度的运动刺激可稳定冠状动脉斑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其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与运动指导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本文分享1例冠心病二级预防合理用药联合运动指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的治疗案例。
李丹赵威张喆徐顺霖刘萍鲁胜楠高炜
关键词:CABG术冠心病二级预防运动耐量冠状动脉斑块合理用药
心肺适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不同危险程度患者中评估心肺适能对ASCVD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心肺运动试验的非ASCVD患者544例,根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其进行ASCVD总体危险评估,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准确测定心肺适能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 2peak),并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50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低危组250例,中危组93例,高危组16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9~28个月)。在随访期内共51例患者出现ASCVD事件,其中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治疗者33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颈动脉血运重建者18例。出现ASCVD事件的患者作为ASCVD组(n=51),其余患者作为非ASCVD组(n=455)。ASCVD组VO 2peak[16.3(3.6)mL/(kg·min)vs.19.1(3.2)mL/(kg·min),P<0.001]显著低于非ASCVD组。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VO 2peak[OR 0.893(95%CI:0.831~0.959),P=0.002]及ASCVD危险分层[OR 1.428(95%CI:1.028~1.878),P=0.031]与ASCVD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VO 2peak每升高1 mL/(kg·min),ASCVD事件发生风险降低11%。依据患者VO 2peak的三分位数[14.4 mL/(kg·min),23.0 mL/(kg·min)]将患者分为低、中、高VO 2peak,分别在ASCVD危险分层高危和中、低危的患者中,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SCVD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中,中水平VO 2peak[OR 0.210(95%CI:0.054~0.814),P=0.024]及高水平VO 2peak[OR 0.146(95%CI:0.025~0.870),P=0.035]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均显著下降,但在ASCVD中低危患者中未发现VO 2peak升高对ASCVD事件发生的显著影响。结论:高心肺适能可显著降低ASCVD高危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
任川吴晓月赵威陶立元刘萍高炜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肺运动试验
肺功能与心肺运动试验在新冠感染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简称新冠,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系统性疾病,随着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和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持续变异,并以更快、更隐秘的方式传播。
宋燕新郑海燕刘萍赵威
关键词: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
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实施与探讨
心内科所收治病人由于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心内科病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我院心内科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所实施的保障病人安全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防止老年人跌倒、坠床、压疮和预防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小于4...
于桂香刘萍王琳李晓翠
关键词:安全管理心内科优质护理
双心护理对于急诊PCI患者自护水平、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健康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观察双心护理对于急诊PCI患者自护水平、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急诊PC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双心护理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自护水平、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健康行为。结果护理后2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评分及ESCA总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2组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行为优良率分别为87%(87/100)和61%(61/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PCI患者实施双心护理后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并可改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状态,且可进一步促使患者改善自身健康行为。
郑海燕刘萍童素梅
关键词:急诊PCI自我效能心理状态
分钟通气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关系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心力衰竭是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心肺运动试验期间分钟通气量(VE)和二氧化碳生成量(VCO_(2))的关系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综述详细介绍了VE和VCO_(2)关系,并进一步阐述VE/VCO_(2)斜率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不同人群中发挥的疾病评估、预后评价方面的作用及其进展,以及其对心力衰竭不同干预方法的反应,以期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后续管理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宋燕新刘萍赵威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肺运动试验分钟通气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低危患者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参与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运动康复低危患者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为护士未来对患者进行体力活动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PCI术并且长期随访的226名运动康复低危患者,利用自行设计的基本资料调查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参与率由高到低的体力活动类型依次是休闲相关体力活动(84.5%)、家务相关体力活动(47.3%)、工作相关体力活动(43.0%)、交通出行相关体力活动(40.3%)。休闲相关体力活动中,不同性别、体力活动中是否存在不适症状以及不适症状影响体力活动不同程度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务相关体力活动中,不同性别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相关体力活动中,不同职业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出行相关体力活动中,不同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和手术中使用不同动脉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运动康复低危患者的体力活动参与率较低,护士要重视对患者体力活动的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的、科学的宣教与运动处方,并指导安全监测。
童素梅王雅亭冯晓琳刘萍徐顺霖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适度运动康复一例被引量:4
2019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与手术、药物治疗一样,都是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只有规范合理的运动处方、有效执行与密切监督,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实现运动训练获益。本文通过介绍一例中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后期康复过程,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处方制定、操作执行过程及注意事项。
刘萍宋燕新王鸿艳任川赵威王鹏高炜
关键词:心肌梗塞康复运动处方
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肺耐力特点,分析可能影响其心肺耐力的因素,指导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植入组)与匹配的128例一般人群(非起搏器植入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心肺运动测试结果,探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肺耐力特点。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寻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的因素。结果:起搏器植入组无氧阈心率、峰值心率、峰值心率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非起搏器植入组(94.16±18.14 vs105.48±16.36bpm,P<0.001;115.07±22.14 vs 130.14±20.93bpm,P<0.001;75.67±13.64%vs 85.18±11.24%,P<0.001),起搏器植入组峰值摄氧量低于非起搏器植入组(16.8±4.14 vs 18.65±3.90ml/kg/min,P<0.05),两组摄氧效率斜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起搏器植入组进行亚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运动习惯、心室起搏比例、植入年限在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心室起搏比例≥40%是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0.167)。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下降,年龄、运动习惯、心室起搏比例、植入年限是影响其心肺耐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心室起搏比例≥40%是影响心肺耐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丽李艳莹孙丽杰任川赵威刘萍宋燕新
关键词:双腔心脏起搏器心肺耐力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