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治理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投资无效率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对经理人员的自利及非理性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本文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股东及股东大会的治理机能、落实监事会监督职能、建立反向制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
- 张旺峰
- 关键词:非效率投资自利行为非理性行为
- 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碳排放权作为企业持有的一项特殊新型资产,理论界对于其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迄今为止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认为应当根据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将其确认为不同类型的资产,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 张旺峰
- 关键词: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者舞弊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43
- 2011年
- 本文对2005-2010年因管理舞弊而受到中国证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其他单位公开处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其次,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直接降低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概率,而且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抑制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作用。
- 周继军张旺峰
-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管理舞弊
-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 2014年
-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本文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的构成及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体系的构想和实施框架,以期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 张旺峰
- 关键词:成本控制
-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研究
- 审计服务作为注册会计师向其客户提供的一种有偿劳动,其定价方式除了跟一般的商品和劳务一样,要考虑其供求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反应审计服务的生产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够既保证事务所的健康发展,又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审计...
- 张旺峰
- 关键词:企业管理审计定价内部控制有效性
- 文献传递
- 经济后果学说的缘起、现状及未来被引量:3
- 2015年
- 经济后果学说表明,会计信息除可作为决策依据外,还可能成为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的一种工具。然而笔者认为,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切不可基于经济后果的考虑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其如实反映的本质特征。为了防止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可能对利益相关者造成的不利影响,除了通过增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并进行充分披露以外,事项会计理论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 张旺峰
- 关键词:经济后果会计准则会计寻租事项会计理论
- 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初探被引量:5
- 2016年
- 碳排放权作为企业持有的一项特殊新型资产,理论界对于其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迄今为止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文章认为应当根据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将其确认为不同类型的资产,同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 张旺峰
- 关键词: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 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04
- 2011年
- 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直接影响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风险,进而影响到其审计定价水平。本文以我国2008—2009年深沪两市139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从而显著地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水平。本文的启示意义在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
- 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
-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审计定价
- 家族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及治理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家族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其代理成本的产生与治理均有别于一般的企业。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506家家族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其代理成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在过在董事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能够有效地抑制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而家族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薪酬差距则会加剧企业的代理冲突,增加其代理成本。
- 张旺峰宋迎春
- 关键词:家族企业代理成本利他主义内部控制公司治理
- 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被引量:111
- 2011年
- 当前,我国财政部、证监会正在积极开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节约评价成本,笔者基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水平的可观测性和客观性,通过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计算以及评价标准和得分方法的确定,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通过对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及商品流通业1033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证明本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 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
-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