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甫
-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GA-BPNN模型的脱氮组合工艺中UASB工艺主导因子及最佳运行参数研究
- 2010年
- 以匹配后续主体脱氮工艺为目的,采用UASB工艺进行高浓度养殖废水前期厌氧预处理。在前期试验及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利用带动量的自适应学习速率梯度下降算法,建立BPNN模型,预测系统温度、系统有机负荷、进水pH值、碱度、进水氨氮浓度、COD、SS 7个生态因子对UASB厌氧过程的影响。采用分割连接权值(PCW)和偏导数(PaD)两种方法定量化分析网络各层神经元的连接权值,从而明确了既定进水条件下,匹配后续脱氮工艺的UASB厌氧过程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温度、碱度及系统有机负荷。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已建立的BPNN模型寻优,确定了系统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UASB系统最优运行参数为:系统反应温度55℃,进水pH值8.2,进水碱度值2 649mg/L,有机负荷1.8 kgCOD/(m^3·d),进水COD 7 000 mg/L,进水氨氮质量浓度844.3 mg/L,SS为2 983.9 mg/L。这表明高温、高COD进水、高pH值及高碱度、高SS进水、低有机负荷、低氨氮进水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系统有机物去除率。
- 朱杰邱钰琪张成甫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UASB最佳运行参数
- 生物脱氮新工艺过程中UASB工艺研究
- 2008年
- 以典型高浓度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UASB工艺作为其生物脱氮新工艺过程中的前期厌氧处理工艺,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d,有机负荷为6.0kgCOD·m-3·d-1,并在此基础上对pH、温度、进水浓度等水质指标对系统最终去除效果及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工艺、神经网络模拟及"UASB+SBR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土地系统"组合新工艺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朱杰张成甫房景燕付永胜
- 关键词:UASB工艺去除率产气量
- 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氨氮养殖废水研究被引量:31
- 2009年
- 以典型高浓度养殖废水经UASB-短程亚硝化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为对象,采用厌氧氨氧化工艺进行脱氮处理研究.以反硝化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最佳进水氨氮负荷应处于0.2 kg/(m3.d)左右,系统的HRT定为2d;通过对系统运行条件研究发现,最佳运行条件为:pH为7.50左右,温度为30℃且系统不需投加有机碳源.在优化条件下,系统最终氨氮去除率能达到85%以上,亚硝态氮去除率达到95%以上,系统运行效果良好,且具有重现性.最后通过动力学理论分析得出氨氮的降解速率为0.012 6 d-1,亚硝态氮的降解速率为0.013 1 d-1.通过研究以期为后续工艺、神经网络模拟及"UASB-短程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土地系统"组合新工艺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朱杰黄涛范兴建张成甫
-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氨氮去除率动力学分析
- 九寨沟县水质现状评价及水环境容量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以九寨沟县白水江为研究对象,在水质现状评价以及污染来源分析等基础上,采用段首控制法对其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白水江水环境容量的确定为实施九寨沟县地表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决策依据。
- 张成甫朱杰付永胜邱钰棋房景燕
- 关键词:环境容量污染成因
- 脱氮过程中短程亚硝化工艺主导因子及最佳运行参数分析
- 2011年
- 以匹配后续厌氧氨氧化主体脱氮工艺进水为目的,采用亚硝酸型硝化工艺进行前期脱氮预处理。在前期试验及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利用带动量的自适应学习速率梯度下降算法,建立BPNN模型,预测系统温度、进水pH、碱度、进水氨氮质量浓度、曝气量5个生态因子对亚硝化过程影响。采用分割连接权值(PCW)和偏导数(PaD)2种方法,定量化分析网络各层神经元的连接权值,明确了既定进水条件下,匹配厌氧氨氧化的短程亚硝化过程主导因子依次为曝气量、温度及碱度。采用遗传算法对已建立BPNN模型寻优,结果表明系统最优运行参数为:温度28.5℃、进水pH为8.34、进水碱度值6 777 mg.L-1,进水氨氮质量浓度1 215.8 mg.L-1、曝气量0.24 m3.h-1,与实际试验具有较好一致性。同时表明加大曝气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要求。
- 朱杰张成甫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最佳运行参数厌氧氨氧化
- 九寨沟县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
- 2007年
- 水体中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与水体的水环境容量相适应。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状况前提下,首先,通过监测资料对九寨沟县辖区内主要污水受纳水体——白水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结合对白水江流域污染源的现场调查,明确了河道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和NH3-N,并预测了其在远、近规划期内的排放量;其次,在对河段进行功能分区基础上,采用一维稳态模型下的段首控制法计算了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2005年白水江CODCr与NH3-N的理论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9.44T/d和2.32T/d,2005年其实际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6.42T/d和1.55T/d。白水江水环境容量在近、远期内均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但鉴于九寨沟县的旅游定位功能,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标准;最后,结合九寨沟城镇生活污染源、农村面源与工业污染源的相应特点,提出了全面提升九寨沟县水环境质量的规划方案,为白水江实施污染总量控制与水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朱杰张成甫付永胜陶军
- 关键词:环境工程水环境容量
- GA-BPNN在CASS工艺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 为了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在污水处理工艺中,CASS工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工艺,而且也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但是污水处理受到进水各种水质等诸多因素影响,过程复杂,水质变化具...
- 张成甫
- 关键词:CASS工艺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污水处理
- 文献传递
- 偏线性最小二乘法预测SBR工艺出水浓度的方法研究
- 2006年
- SBR工艺出水浓度受进水浓度(COD、NH3-N)及曝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多层相关性。尝试从统计学角度用偏线性最小二乘法对SBR系统进行描述性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SBR系统进行解释性描述。在对SBR工艺工况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认识,对其要素内在联系进行辨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SBR出水浓度作出预测。
- 张成甫付永胜
-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SBR污水
- 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成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被引量:5
- 2007年
- 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以少数综合变量代替原有的多维变量,其核心思想是省缺变异不大的变量方向,使得在平面图上对含多维变量的环境质量进行观察成为可能。根据成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境内下辖的三条河流——府河、沙河、南河的九项指标进行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对污染来源进行探讨。笔者认为:提高"三河"环境质量的关键是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并加大对洗涤行业的治理力度。
- 张成甫朱杰王珍何占飞
- 关键词:环境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