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患者、糖耐量减低 (IGT)者血清真胰岛素 (TI)、胰岛素原(PI)及免疫反应胰岛素 (IRI)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 4 2例糖耐量正常者 (NGT)、31例IGT和 91例新诊断的 2型DM患者空腹及餐后 1h、2h的TI、PI和IRI。并根据体重指数 (BMI)分为肥胖亚组和非肥胖亚组。结果 (1)各组TI、PI和IRI在肥胖亚组均比非肥胖亚组高 (P <0 0 1)。 (2 ) 2型DM肥胖和非肥胖亚组餐后 1h的TI和IRI明显低于NGT的相应组 (P <0 0 5 ) ,也低于 2型DM餐后 2h的相应组 ,TI和IRI释放曲线呈早期分泌相降低和高峰延迟。 (3)空腹PI:NGT 0 0 5 ) ,2型DM、IGT的空腹PI/IRI显著高于NGT(P <0 0 5 )。结论 不同糖耐量的肥胖者均有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胰岛素原血症。 2型DM、IGT患者有高PI血症和不成比例的PI增高 ,后者是胰岛
- 邓振霞王霞娟许岚张常莹张稷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胰岛素原糖耐量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水平和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ACE基因的缺失 /插入多态性并同时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且血清ACE水平在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 ,与ACE基因多态性呈一致表现。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患脑梗死易感性 。
- 许岚邓振霞何戎华吴懿玲唐建英穆会君卜瑞芳顾敏峰王霞娟蒋艳敏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血清ACE2型糖尿病脑梗死
- 尿微量白蛋白试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2
- 2002年
- 王霞娟邓振霞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2型糖尿病患者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的改变及其意义
- 目的:检查2型糖尿病(DM)患者,糖耐量减低(IGT)者的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及免疫反应胰岛素(IRI)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了43例糖耐量正常对照者(NGT)、31例IGT和9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
- 邓振霞王霞娟许岚张常莹张稷
- 文献传递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水平与 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 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 1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6 4名健康者ACE基因的缺失 /插入多态性和血清ACE水平 ,并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 ,筛选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结果 (1)ACE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3.3487,P >0 .0 5和 χ2 =3.72 5 7,P >0 .0 5 ) ,且在增殖期DR组和背景性DR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χ2 =3.335 9,P >0 .0 5和 χ2 =1.4 2 12 ,P >0 .0 5 )。 (2 )糖尿病并发DR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与无D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10 .8783,P >0 .0 5和 χ2 =9.16 55 ,P >0 .0 5 ) ,且血清ACE水平在DR患者中明显升高 (t=12 .72 2 ,P <0 .0 5 ) ,与ACE基因多态性呈一致表现。 (3)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ACE基因DD型、血清ACE水平、血胆固醇、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DD基因型具有患DR易感性 。
- 许岚邓振霞吴懿玲何戎华唐建英穆会君卜瑞芳顾敏峰王霞娟蒋艳敏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血清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CR
- 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对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 (Repaglinide.诺和龙 )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 6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格列奈 (31例 )和糖适平 (33例 )组进行治疗和比较。结果 :治疗 4周后 ,两组患者 ,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 h血糖 (2 h PG)均有显著下降 ,瑞格列奈治疗组 FBG及 2 h PG分别平均下降 2 .0 6 mmol/ L和 7.0 3mmol/ L (P<0 .0 5 ) ,糖适平治疗组 FBG及 2 h PG分别平均下降1.94 mmol/ L和 7.0 5 mmol/ L (P<0 .0 5 ) ,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 (P>0 .0 5 ) ;瑞格列奈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 3.2 % ,而糖适平治疗组为 12 .1%。结论 :瑞格列奈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与糖适平效果相同 ,但低血糖发生率较糖适平治疗组为低 ,故是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降糖药物 。
- 许岚邓振霞吴懿玲卜瑞芳顾敏峰王霞娟蒋艳敏
- 关键词:瑞格列奈糖适平药物治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