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慧英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脂肪
  • 2篇色谱
  • 2篇浓缩物
  • 2篇氢过氧化物
  • 2篇联机分析
  • 2篇挥发性
  • 2篇降解
  • 2篇甘三酯
  • 1篇电离
  • 1篇电喷雾
  • 1篇电喷雾电离
  • 1篇电喷雾电离质...
  • 1篇调料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蒸馏
  • 1篇蒸馏萃取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氧化
  • 1篇质谱

机构

  • 6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温州市质量技...

作者

  • 6篇孙宝国
  • 6篇谢建春
  • 6篇曾慧英
  • 2篇陈海涛
  • 2篇郑福平
  • 2篇高远
  • 1篇都荣强
  • 1篇张玲
  • 1篇卢立晃
  • 1篇公敬欣
  • 1篇靳林溪
  • 1篇虞芳妮
  • 1篇韩蕙阑
  • 1篇刘智军
  • 1篇杨峥

传媒

  • 3篇精细化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方红豆杉叶挥发性成分被引量:9
2011年
分别以二氯甲烷和乙醚作溶剂,采用低温冷凝,同时蒸馏萃取南方红豆杉干叶挥发性成分,极性色谱柱(DB-WAX)气-质联机分析。鉴定出63种化合物,主要是脂肪族类(39种),其次为芳香族类(11种),而萜类化合物占比例很小(6种)。按两种萃取溶剂所得分析结果平均值,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21.19%)、十四烷酸(8.87%)、亚麻酸乙酯(3.49%)。相比已有的关于南方红豆杉叶油成分分析的报道,新鉴定出己醛、2-己烯醛、1-辛烯-3-醇、2,4-庚二烯醛、苯乙酮等34种有青香、花香、果香香气的微量或痕量低沸点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以邻二氯苯为内标定量,总含量为88.16μg/g红豆杉叶。
曾慧英谢建春卢立晃韩蕙阑孙宝国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同时蒸馏萃取挥发性成分
一种脂香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肪热氧化制备脂香浓缩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脂肪和抗氧化剂混合后加热,得到脂肪混合物A;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脂肪混合物A与液体稳定剂混合,得到脂肪混合物B;3)在空气气氛中,将所述步骤2)得到...
谢建春曾慧英高远郑福平陈海涛孙宝国
文献传递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氧化葵花油中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被引量:8
2013年
该文为了获得较高纯度的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用于"脂肪调控氧化-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机理的研究。葵花油在70℃下通空气0.72 m3/(kg.h)氧化70 h制备含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的氧化产物,采用液-质联机定性及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面积归一化定量,氧化产物中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质量分数为1.95%。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该氧化产物中的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较佳的两相溶剂系统为V(正己烷)∶V(二氯甲烷)∶V(乙腈)=4∶1∶3。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正向洗脱,流速1.5 mL/min,转速850 r/min,上样5 g,分离时间195 min,一次性得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53 mg,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分析纯度为96.3%,回收率52.3%。
曾慧英刘智军谢建春孙宝国
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葵花油
一种脂肪热氧化制备的脂香浓缩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脂肪为原料采用加热氧化、降解两步工艺制备脂香浓缩物的方法及其产物。具体方法为:第一步、在抗氧化剂和水的存在下,将脂肪通入空气加热搅拌氧化,空气流量0.1~2m<Sup>3</Sup>/kg.h,温度10...
谢建春曾慧英高远郑福平陈海涛孙宝国
文献传递
液-质联机分析牛脂甘油酯组成及结构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皂化/甲酯化GC-MS分析牛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棕榈酸(39.86%)、油酸(37.58%)、硬脂酸(11.14%)。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及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分析牛脂的甘油酯组成,根据ESI准分子离子,APCI准分子离子、二酰基甘油碎片离子、离子阱碰撞诱导解离形成的二级质谱,以及甘油酯在反相色谱上出峰的等价碳原子数原则,并结合脂肪酸组成分析,鉴定出26种甘油酯,包括7种甘二酯和19种甘三酯,其中含量较高的为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三酯(11.74%)、1-油酸-2,3-二亚油酸甘三酯(10.97%)、1,3-二油酸-2-亚油酸甘三酯(10.25%)。
曾慧英公敬欣杨峥张玲都荣强谢建春孙宝国
关键词:牛脂脂肪酸甘三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
液-质联机分析氧化鸡脂中极性非(难)挥发性组分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RP-HPLC-APCI MS)、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RP-HPLC-ESI MS),分析了脂肪调控氧化工艺制备的氧化鸡脂的极性非(难)挥发性物质组成。鉴定出甘三酯的双氢过氧化物、单氢过氧化物、单环氧化物及甘二酯等4类共35种化合物,其中单氢过氧化物23种占绝大多数。以三亚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为外标定量分析氧化鸡脂中单氢过氧化物,总含量为121.36mg/kg氧化鸡脂,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二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45.05 mg/kg)。研究表明,鸡脂调控氧化主要对鸡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甘三酯进行氧化,是较为温和的氧化工艺,形成的极性非(难)挥发性氧化产物主要是肉香前体——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
曾慧英靳林溪虞芳妮谢建春孙宝国
关键词:鸡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