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丹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官话
  • 4篇清代
  • 3篇给字
  • 2篇语言
  • 2篇汉语
  • 1篇代词
  • 1篇地域性
  • 1篇第二语言写作
  • 1篇动词
  • 1篇行动者网络
  • 1篇行动者网络理...
  • 1篇音节
  • 1篇音节化
  • 1篇语言特点
  • 1篇中级汉语
  • 1篇任务式
  • 1篇视域
  • 1篇双音
  • 1篇双音节
  • 1篇双音节化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华文学院

作者

  • 12篇李丹丹
  • 6篇李炜
  • 1篇王琳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第三届汉语方...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两种版本《人中画》的双音节化看近代汉语的下限
2011年
本文对啸花轩本《人中画》中的单音节词在琉球写本《人中画》中的整体双音节化的现象进行研究,并对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分期提出了看法。
李丹丹
关键词:汉语史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双音节化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多主体协同研究
2024年
当前国际中文教育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各方行动者参与建构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合作网络的过程中,需从中观视角将问题、目标、结果导向有机结合,分析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多主体协同过程及其网络运行内在机理。通过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探究建构国际中文教育“主体共立、利益共享、行动共振”的多主体协同网络并剖析其运行机制,提出以完善的政策体系统筹多主体协同、以“外力扶持+内生发展”双向发展模式引导多主体协同、以内外循环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多主体协同、以数字化信息技术融通多主体协同、以共创平台融合多主体协同、以共同体价值理念引领多主体协同的优化路径,可以为构建多主体、多模式、多层次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王琳李丹丹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
两种'给'字系统与清代南北官话——兼谈鲁迅与赵树理作品中的'给'字使用差异
本文讨论两组语料的“给”字系统。甲组:琉球官话课本《官话问答便语》(简称《官》)、《白姓官话》(简称《白》)、《学官话》(简称《学》)、《人中画》(简称《人》)、《鲁迅小说全集》(简称《鲁》);乙组:《老乞大新释》(简称...
李炜李丹丹
关键词:清代动词
文献传递
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模式研究——以中级汉语记叙文写作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记叙文写作往往被中级水平的学生认为实用性不高,学习意愿低。应用任务式对记叙文写作进行任务的设计,通过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做中学"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激发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和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表达能力。
李丹丹
关键词:任务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记叙文写作
“官话”的性质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利用明清时期域内外文献及20年来近代汉语官话的研究成果对"官话"一词进行研究,提出"官话"具有"超地域性"、"地域性"、"模糊性"三种性质,得出"官话"的实质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官话"的标准问题。
李丹丹
关键词:官话标准语地域性最大公约数
两种“给”字系统与清代南北官话——兼谈鲁迅与赵树理作品中的“给”字使用差异
引言本文讨论两组语料的'给'字系统。甲组:琉球官话课本《官话问答便语》(简称《官》)、《白姓官话》(简称《白》)、《学官话》(简称《学》)、《人中画》(简称《人》)、《鲁迅小说全集》(简称《鲁》);乙组:《老乞大新释》(...
李炜李丹丹
两种“给”字系统与清代南北官话——兼谈鲁迅与赵树理作品中的“给”字使用差异
引言本文讨论两组语料的"给"字系统。甲组:琉球官话课本《官话问答便语》(简称《官》)、《白姓官话》(简称《白》)、《学官话》(简称《学》)、《人中画》(简称《人》)、《鲁迅小说全集》(简称《鲁》);乙组:《老乞大新释》(...
李炜李丹丹
清中后期两种北京话口语材料中含“给”字的给予句及其给予义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对清中后期两种口语程度极高的北京话材料《语言自迩集》、《小额》中含"给"字的给予句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分析,将其归为十种句式并对其进行了语法、语义以及信息分布等方面的描写和解释,说明了句子给予义的表达条件。
李炜李丹丹
关键词:给予义
琉球官话课本的“官话”性质被引量:7
2008年
琉球官话课本的"官话"性质目前有"北方官话"、"南京官话"、"南方(地区)官话"、"福州官话"四说。将琉球官话课本与同时期北方官话作品"清本老乞大"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语法上存在一系列的差异;与吴、闽、粤、客的方言材料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语法上存在一系列的对应。琉球官话课本的"官话"是吴、闽、粤、客四大南方方言在"官话"层面上的投射,即南方官话。
李丹丹李炜
关键词:官话北方官话
清中叶以来北京官话反身代词的演变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清中叶以来的语料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官话反身代词系统先后有"自家"的消失、"各自"和"各自各儿"的出现、"自己个儿"和"自个儿"的出现等演变,并最终整合为"自己"和"自个儿"两种各有分工的形式。北京官话反身代词系统内部的演变,与北京话的减音等现象关系密切。
李丹丹
关键词:反身代词官话北京官话减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